2)第一百零七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安国整理孔壁古文《尚书》,如果东晋梅赜所献《大禹谟》为真古文《尚书》而传自西汉孔安国,何以西晋时代之杜预不得见?

  按说杜预应见过孔安国孔壁古文《尚书》,为何将“德乃降”一语误解为鲁庄公之语?这不是表明梅赜所献《大禹谟》为晚出之《书》吗?

  关于这个问题,刘炫的反击也很直接:孔安国古文《尚书》,两汉之际未列官学,所以西晋时杜预看到的古文《尚书》,说不定在私人传抄之中出现错漏。

  杜预,是西晋时期文武双全的能臣,其经学水平举世称赞,刘炫没有质疑杜预的能力,而是认为这位所看古文《尚书》有错漏,导致出现了误会。

  杨济的质疑,被刘炫寥寥数语化解,就在听众们再度恢复对刘炫的信心之际,杨济又展开新的质疑,这次他的目标对准了《泰誓》。

  《尚书·泰誓》有“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之文,杨济直接指出此一段乃抄缀《左传》而成。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召简公、南官嚚以甘桓公见王子朝,刘子谓苌弘曰:‘甘氏又往矣。’对曰:‘何害?同德度义,《泰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听众席里,满头大汗的孔颖达极力回想着,他看过《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可是不算太熟,手上又没有书,无法向辩论双方那般各种经典信手拈来。

  果然,我还是书读得太少了!

  孔颖达在纠结,而旁边的萧瑀也在纠结,他是读过《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却实在想不通杨司马举这个例子,其中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心乱如麻也就罢了,还有宇文理在旁扯后腿,见着这位不住问,萧瑀无奈的低声解释。

  杨济所说《左传》中的事件,生在东周王室“王子朝作乱”之时,周国王城后来有了东西两个王,王子朝居于东城是为东王,附王子朝者为召简公、南宫嚚、甘桓公。

  某日甘桓公等人又去见王子朝,刘子(刘召公)很忧虑,觉得这些人又要鼓动王子期做坏事,苌弘劝他说这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只有同心同德的人才能谋义。接着他引用《尚书·泰誓》中武王之语说: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

  “啊!我知道了!”

  萧瑀说着说着脑袋忽然灵光一闪,他想到了问题的关键:苌弘的说辞里,有“同德度义”四字,这是苌弘所说,并非武王所说。

  而梅赜所献《尚书·泰誓》之中,是把“同德度义”作为周武王言论记载的!

  《尚书·泰誓》在东周时便已有了,那时的人知道“同德度义”不是周武王言论,为何声称源出一体的梅赜《尚书·泰誓》,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萧瑀想到这里,懊恼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