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响乐序曲《红旗颂》的曲式思维赏析_苦难岁月4-5作者爱毛一族 [一路上有你!苦难岁月里我们风雨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摘要:交响乐序曲《红旗颂》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其中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包括国歌、国际歌、东方红等,旋律激扬高亢,同时主体部分又低回婉转,听者无不思绪万千,又热泪盈眶。本文旨在分析《红旗颂》的曲式思维,意图分析如何在曲调中,把这两种相对矛盾的情感融合到同一篇曲谱中,并研究了在《红旗颂》创作中实现的中西方文化交融。

  关键词:交响乐;《红旗颂》;曲式思维

  中图分类号:J6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067-02DOI:

  交响乐序曲《红旗颂》从整体上可以分解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起始阶段,使用小号作为起始,自然就奠定了曲子的整体基调,会让听者产生高亢情绪。第二个部分为中间部分,可以说该过程是情感融入最多的部分,可以让听者不自觉就想到新中国建国伊始的百废待兴,也联想到新生活的来之不易。第三部分为结尾部分,可以说是激昂高亢与低回婉转的集大成部分,实现了主旨的升华。

  一、交响乐序曲《红旗颂》综述

  (一)音乐元素

  音乐元素中,《红旗颂》中涵盖了多首曲谱,包括《东方红》、《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等,其中在结尾部分,采用了《东方红》的变奏模式,让整体升华[1]。对于交响乐序曲来说,其中存在的音乐元素则更加多元,包括多种乐器的使用,同时多种音乐元素也经过了完善与优化。从实际的表现上来看,所有的元素中都实现了融会贯通,在音乐元素的融合过程,也实现了对于多种元素的构造,其中最为关键性的信息为,通过变奏的形式,将曲调中的多种元素杂糅。

  从音乐元素构造的环境和情感上来看,主要具有两种情感表达因素,一个是激昂高亢的情感,另一个是低回婉转的情感。前者在《红旗颂》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体现,采用小号、长号等乐器表达,从而让取得的信息可以奠定该音乐的基础;后者在《红旗颂》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体现,全面展现了在新中国建设过程,全民族所面临的难题与困境,从整个结构来看,在音乐元素中,第三部分为《红旗颂》的主题升华部分。

  (二)整体结构

  在整体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常规意义上的起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在分析过程中,要对这三个部分进行具体的分析。从各个部分的音乐元素上来看,起始部分的音乐元素为管乐器,使用小号引起整个乐章,而在后续的处理过程,实现了多种音乐模式的交融,《红旗颂》作为交响乐,其起源为西方音乐形式,但是《红旗颂》中的一个重要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