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八章 华夏教育改革(下)_我在大学当校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工家庭的孩子,上万人守着大客车,送孩子去参加高考。在这样的人浪中,寄托的是一个又一个普通甚至卑微家庭的梦想。所以,我对毛坦厂中学充满理解,特别是当你了解到这一个又一个毛坦厂中学的孩子的背后是哪样的家庭。我们不一定完全认同这里涉及到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等等东西,但是我愿意用温情去面对毛坦厂中学。我祝福这些普通的家庭。

  但是世事有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应试教育有它的短视和弊端,但也有它暂时存在的土壤和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奋斗实现社会地位的提高,给他们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我想,这就是应试教育存在的最大意义。”

  陈灏听着忍不住点点头。

  白岩松这个人有人吹有人黑,口碑有些两极化,但是针对白在这里回答,陈灏还是极为赞同。

  国内的应试教育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至少国内的现代教育可以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

  “国内整体的教育制度其实是有弊端的,但谁都知道,可是一直为什么没有去改变?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这是最适合华夏的教育制度,只是现在国家的实力变强了,发展到现在有些不太适宜。国内现在的教育改革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阶段,所以才有了阶层固化的言论。”

  说到这里,黄虹教授叹了口气,颇有些无奈,“谁都知道素质教育好,但是普通老百姓家里怎么供得起?那些语言班兴趣班收费可不低,这样就会导致不少家境不太好的孩子会在高考中竞争力不如中产以上的孩子。归根到底,阶级固化的本源是教育固化,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罢了。”

  过去还能听到一些故事: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踏实勤劳和努力积累,终于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等阶级慢慢固化后,这种故事就不再会出现,穷人的逆袭天路也到此为止。

  “黄教授,国内现在中学不是在减负,提倡快乐教育,这是不是……?”陈灏说着,抬起头望向黄虹教授。

  见对方点点头,他的心里就好像被什么东西给堵住,闷得慌!

  其实还有一点黄虹教授没有说出来,不然就更令人绝望。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到了中产阶级后,“学校教育”的作用会越来越小,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

  看着陈灏情绪有些低落,黄虹教授安慰道:“眼下咱们国家,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还很遥远,所以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从而超越自己的阶层。”

  “黄教授,您说的对,至少眼前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