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章 戈文vs评论界_大时代之198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才…”的人如此蛮横,如此娇贵”如此地经不起批评。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是天才,也得让人家说三道四,允许别人批评。曹雪芹、鲁迅、托尔斯泰、卡夫卡、陀斯妥也夫斯基………这样举世公认的文学巨匠,还有人在批评和议论,难道自认为是“天才…”的这今年轻人,别人就不能评论他一下了?别人评论一下,就得经受如此下流恶毒的谩骂?这种风气如果不制止,这样的“年轻天才…”再多十个一百个”中国的文坛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坛?中国的文学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

  纯文学作家宋建国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样的行为怎么像“文化大革命”时候的红小兵?这种做法非常恶劣!陈观鱼不过批评了你戈文的文章目的不纯,你就这样恶狠狠搜罗证据,一二三四列出来,我们从前“文革”时候就是这样的,不允许别人说话,当时整死了很多人。”

  短短的三四天内”在各种报刊杂志上,评论界的声音盛嚣尘上,每一个都是对戈文的质疑”每一个都是对戈文的批评。

  而这样的情况也让原本已经稍稍顺了心的戈文再次的火大,自从他开始在公开刘物上发表文章起,就一直和评论界不对付。当初他发表在《羊城晚报》的《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受到了几乎整个典论的批判,其中最主要的火力就是评论界:他的诗论《崛起中的诗群》一直到了现在”依然都还受到评论界的攻击:还有《道士塔》、《2012》等等等等无不被评论界批评。

  早在很早之前戈文就对现在所谓的评论家不满了,很多文化程度连大学都还没有的人你能指望他对近代史有着深刻的认知?你能指望他们对中国以及世界的最新科技成果有所关注?你能对这些人的眼界有所期待吗?

  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可是跳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的评论界所坚持的批评方法和批评论依然是文革时期延续下来的单一的、封闭的评论手段,这是机械的,是不科学的

  当整个文学界都在积极的吸收着一切可以吸收的营养和知识,当所有的作家都开始探索新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可是评论界却固步自封,不求上进。

  改革文学出现了,他们用过去的批评方法评论:意识流小说出现了,他们用过去的批评方法评论:后新潮小说、新现实主义文学………,…都出来了,他们竟然还用过去那种机械的、日思维的批评方法

  他们不仅不因此感到耻辱,反而还一直得意洋洋,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掩耳盗铃?

  这是怎样的一种保守和顽固啊

  这样的评论、这样的评论界怎么能征服众多的作者,怎么能让我心服口服

  一群小丑

  《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和磊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