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 钦差_我的邻居是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买马骨,用祭孔显示他尊重读书人,吸引贤才回归。

  郭老大的想法很好,只是叶华有些不以为然。

  “陛下,朝廷需要人才,还是要以自己培养为先,用着也顺手,读了一肚子圣贤书的孔孟门徒,未必能当好朝廷的官。”

  郭威气哼哼道:“这么浅显的道理朕会不懂吗?只是你让朕怎么培养人才?读书识字,不还是要念诗词歌赋,微言大义这些东西吗?”

  叶华突然想到,对啊,古代是没有官方教材的,而儒家的东西由浅入深,种类丰富,内容看起来也积极向上。

  什么论语啊,尚书啊,孝经啊,都勉强适合教化人心。

  试想一下,假如让一大堆学生,围起来读心经,金刚经,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需要编撰一套教材!

  叶华有了思路。

  只要能编出一套广为接受的教材,学生需要学习,老师需要讲授,潜移默化之间,就把话语权拿了回来。

  至于儒家的经典,看着好就用,不好就扔在一边,圣人的微言大义就变成了课外读物,重要性下来了,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就打破了。

  而且编撰教材,还能引入其他诸子百家的内容,增加动手能力,改变文人手无缚鸡之力的窘境……叶华越想越高兴,斗志一下子到了顶点。

  他没有想到,改变儒家一统江山,居然这么简单!

  等到叶华把想法说了,郭威可没有他那么乐观。

  向叶华说的那样,编撰通俗全面的教材,不但需要多种学问,还要能深入浅出,让小孩子也能听明白,看得懂。

  许多鸿儒能写出深刻的文章,但不通俗。而能写出通俗文章的,又不够深刻……总而言之吧,想完成编撰教材的大事业,没有几百人是不行的。

  养这些人,需要话多少钱?

  几乎等于增加了一个国史馆的规模,朝廷可不宽裕。

  而教材编撰出来,又能怎么样?

  有没有人买,上哪去弄那么多学生,还有教材能不能真的适合学生使用……问题一箩筐,花费又那么惊人。

  如果没有稳妥的办法,郭威宁愿意去拜祭孔子,反正这套东西都用来一千多年,大周拿来继续用,或许也不会太糟糕!

  叶华可不想让郭老大打退堂鼓,他立刻道:“陛下,编教材的事情,我愿意牵头,再请冯太师和魏相公帮忙,半年之内,一定能拿出成品。至于教学吗?就从臣家里着手吧!”

  叶华道:“臣手下有800骠骑卫,还有6000户食邑,另外钢铁和水泥的作坊,都有不少工匠,他们的家里也有小孩子。就用这些人验证教材的效果,出了纰漏就进行修改,有了效果,再逐步颁行天下。”

  郭威沉吟道:“教化大事,马虎不得,叶卿,你当真有把握?”

  叶华不愿意立军令状,但是一想到如果任由儒家成为显学,彻底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