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章叔孙通与赵佗_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使然,并不是专靠人力。”

  “今足下本秦吏,却僭号南越,不服从天朝,大秦的将相们,都要前来兴师问罪,唯独当今秦王怜民劳苦,志在休息,所以特遣使臣至此,足下理应当出郊相迎,北面称臣。”

  “没想到,足下却盲目自大,竟然想抗命,倘若秦王得知此事,必然震怒,先令人掘毁足下的祖墓,屠灭足下的宗族,再增派大军三十万,来讨南越,足下将如何支持?”

  “到那时,就算南越的百姓和官吏们,也会一起怨恨足下给他们带来刀兵,足下的生命,也就危险了。”

  叔孙通不愧为“有口辩士”,一番说辞,晓以利害,先挫其锐气。

  赵佗听完这一番话,竦然起座,整理衣冠道:

  “在这南蛮之地,待的久了,都有些习惯了,失礼失礼,还请博士休要见怪。”

  叔孙通答道:“足下知过能改,也好算是一位贤王。”

  赵佗随即问道:“阁下自天朝来,我与韩广、楚怀王等人,互相比较,究竟谁更胜一筹?”

  叔孙通随口说道:“足下似高出一筹。”

  赵佗喜上眉梢,继续问道:“那我比秦王如何?”

  叔孙通答道:“秦王为始皇帝亲子,讨六国,诛叛逆,为天下兴利除害,德比五帝,功盖三王。”

  “统天下,治华夏,人以千万计,地方万里,政出一家,自从天地开辟以来,也仅始皇和秦王能做到。”

  “现在,足下不过数万兵士,又在偏僻的蛮荒之地,山海崎岖,大小约不过大秦的一郡,足下自思,能比得过秦王吗?”

  赵佗大笑道:“我也是看中原已乱,才无奈在此地称王。”

  于是,赵佗留叔孙通到客馆,连日宴饮,纵谈时事。

  叔孙通应对如流,双方极其欢洽。

  赵佗欣然说道:“越中缺乏人才,许久以来,竟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今得先生到来,使我闻所未闻,也是一幸。”

  叔孙通与赵佗兴趣相投,住了月余,劝他诚心归秦。

  在叔孙通劝说下,赵佗接受了秦王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秦朝,使南越国成为秦朝的一个藩属国,并向朝廷称臣奉贡。

  叔孙通与赵佗达成协议,南越国和秦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

  秦王随即命令南部战区项羽军,对南越罢兵。

  叔孙通返秦时,赵佗取出越中的珍宝,作为贡品,贡献秦王。

  叔孙通也将所带的财帛,代表秦王答谢赵佗,主客尽欢,方才告别。

  从此,南越作为大秦的一部分,逐渐稳定下来。

  赵佗又向秦王申请向南越派遣更多的儒生,协助其在南越开展学室教育,秦王准许。

  赵佗治理南越,非常重视“以诗书而化国俗”,注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利用中原先进的文化和伦理道德教化、诱导越人,教育他们“习秦字,学礼仪”,从而使世代被称为蛮夷的百越人“渐见礼化”。

  赵佗和首批南迁的中原官民把耕牛犁田、使用铁制农具的技术传播到岭南,使岭南农耕业快速得到发展。

  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使岭南地区从落后的刀耕火种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经过赵佗在这里的治理开发,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使一向十分落后的岭南经济,在当时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中原经济的发展水平。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