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十八章 防盗总动员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图纸尺寸制作,应该都不是难事儿。用作攻城或许不行,但对付少盔缺甲的山贼,应该足够用了。

  真正的难题反而是单兵弩矢的选用,全金属的弩矢对非制式弩具不适用,成本也太高。

  如何使用少量的金属,与取材方便的竹木,结合成射程较远,飞行轨迹稳定弩矢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毕竟潘阳没有学过弹道学或空气动力学,很多学问,必须懂得科学原理。

  交给工匠们去琢磨吧,有些学问在没有理论知识做指引的时候,经验往往更能够解决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制作弩矢的唐屁儿,通过制作大弩矢的启发,给小弩矢安装了鱼鳍式流线型小尾翼,期间不过是说服了唐木匠在做弩机体的时候,多增加了两条尾翼槽而已。

  唐屁儿不是正经匠人,村里人都这么说,他做竹器,但没有拜过蔑匠师傅,所以不能称为篾匠。他做的竹木器具,按照刘篾匠的说法,叫做不伦不类。

  他也做木工,同样没拜过木工师傅。木工活儿中的卯榫接头等手艺活儿,他精通的不多,且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村中唐木匠,和他是没有出五服的从兄弟,与他家相隔一堵墙,共用一个藻堂天井。

  提到的唐屁儿木工活儿,他一般不评论,但嘴撇的像吃了苦瓜似的,谁都能看得出来。偶尔做出一些评论,一副鄙视的神态下,常不屑地说两个字“偷师”。

  唐屁儿充其量算是一个杂家,他和唐木匠刘蔑刀不同。家里有几亩薄田。若靠田吃饭,他家做不到温饱。所以平日里靠价格低廉,也做一些杂活儿。

  单独靠手艺不够养家糊口,但再加上田产的出息,一年到头,全家也就可以勉强生活了。

  这一阵子村里需要人制作箭杆,所用竹木要各人自家去山中砍来。这活儿唐屁儿接了不少,除了两个半大小子要和自己一起做活儿以外,两个女儿也没有放过,都在辛苦地帮他削制箭矢尾翼。

  那带尾翼的箭矢,潘先生初次见到时,惊愕之余大加赞赏,还吩咐唐驴儿自族长处取了三十个五铢制钱送来作为奖励。

  先生把尾翼竹片形状改的更加圆润和小巧,现在大家都按照先生给的新样式和尺寸在做活儿,那尾翼竹片果然是好看实用了许多。

  唐木匠与唐屁儿儿不同,他是在村前小溪边租了地的。作坊今年初就已经盖好了,原来村中的小作坊太逼仄,与唐屁儿共用一个藻井,常被他找借口叙话,实际却是在“偷师”,避都避不开,修建起作坊总算是可以避开了。

  现在看来作坊还是盖的小了些,给村里修造的大弩小弩,就占了坊里好大一片地,上好的木料都堆在了门外淋雨,真的让人心疼。

  这几日,有几家人定的家具木器,便暂时停下不做了。村里防备盗匪是大事,任何人不得阻碍迁延。

  前两日,先生着人送来了一把新尺子,说是要和做竹木活计的刘篾匠家统一尺寸,其他各家也一样。

  族长传下话来:从今往后,唐村所用的尺子,就以先生标定好的、存放与祠堂中的那把建武铜尺为基准,按先生说,那把尺子的基准取自洛阳钦天监。

  先前做的一些大弩器件,许多现在都需要按新尺寸进行修改,甚至于毁弃。

  尺寸不统一,日后坏了部位需要专作,很麻烦。

  唐木匠知道,自家原来的尺子就没有个标准。自家做做活计,不与外人配合对应还能凑合使用,现如今按照先生图画的尺寸,和旁边刘蔑刀做的物件儿就合不上榫铆,刘蔑匠家也是一样。

  活计太急,人手不够用,得尽快招些人手了。

  唐木匠的眉头都拧成了疙瘩。作坊里没有场地了,看来要赶紧找到族长,把作坊旁对面的那块空地尽快租下来做库房,不然都没法做活儿了。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