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辞旧迎新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日后的学问精进更加有利。

  潘阳坦言:村中各家送孩童进学,多为家族中产业考量,即使有个别远瞩者,对学子的期盼也不过是为官为吏,学问之论,非彼辈追求。

  再者小村偏僻,附近无处购买经书。自己亦非世家子弟,未尝用心研读过经史子集,对各方面学问仅是有所涉猎而已,教授学子的多为一些杂学,常怀忧惧,生怕误人子弟。

  然客居此间,实在是有难言之隐。至于教学仅是勉强为之,日后村中若聘得学问精深先生,或可提高诸学子学问,自当让贤。

  对潘阳的此番言语,崔州平揣测其并非完全是自谦之语。一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心思却跃然而出。

  近两日交谈的话题甚多,这潘阳外表看去虽平平无奇,却是腹内自有锦绣,经常能谈论出一些与常人不同的见解。

  仅就自己晌午才听过的对联歌诀而言,就不是常人能作出的。反而是学堂简陋的学习环境确实令崔州平动容。

  临别前,崔州平腆着脸讨要二两茶叶。随后,吩咐自家童子,取出新近录得《太史公书》中的列传大约十多篇,如“李将军列传”“循吏列传”等相赠,《太史公书》即是后世的《史记》,此时流传并不广。

  复取了几篇旧时的抄录《楚辞》中的“离骚”“天问”等篇章赠送。还有一篇《荀子》的“劝学”篇。

  这些篇章都是崔州平自己平日喜欢的,是以随身携带着。

  所赠书录均为帛书,不大占地方。潘阳也不推却,深知此番人情极大。知识的传授与传承,在任何时候都意义重大。

  这崔州平气量高雅大度,讨要茶叶直是不愿潘阳有被施舍的感觉。

  潘阳心中明了,亦不言谢,只是躬身一礼。。

  转身微微额首,兴儿快步上前,双手恭恭敬敬递上一只不大的竹篾箱子,潘阳揭开上盖,微微一笑:

  “州平兄远道而来,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敢请笑纳。”确是两刀白纸裁成六摞:长二尺、宽一尺。

  二人相对施礼,一躬到地,所有心意尽在不言中。依依作别时,俱有惺惺相惜之意。

  ……

  转眼新年将至,这已是潘阳在唐村过的第三个春节。今年过节多了一个婢女巧儿,他是刘篾匠的女儿。刘篾匠到底还是把他的儿子送进了学堂。

  腊月二十三之前,请回门神灶神后,潘阳打发兴儿到村中的木器作坊,讨来两块长四尺、宽一尺光滑平整的桃木板,附带还拿来几块大小不一的方木板。

  潘阳取笔在手,在两块桃木板上书写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吩咐仆人挂到院门外,再把大小不一的方木板上写了几个福字,分别挂到几个主要房间的房门上。

  唐豕次日来送年节需用的粮米肉蔬,献宝似的取出一包麦芽糖与一小罐儿茶叶。期期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