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七十六章 大体老师_坚守我的海工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MR防空导弹拥有极佳的精准度和抗干扰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标准”—1MR防空导弹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给予这个型号优良的气动布局,美国人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升级进化之路。

  从最初的标准—1、标准—2,到二十一世纪的标准—3,标准—6,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家族。

  不止是美国人自己,苏联人同样借助标准导弹的气动布局研制出自己的SA—N7系列中程舰空导弹系统。

  这么一款性能优良,几乎影响整个世界区域防空走向的好东西不值得株江厂学习?

  更何况除了防空导弹外,但就舰艇本身而言也值得株江厂去研究和学习。

  要知道“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可是被称为二战时期最成功的驱逐舰,对战后驱逐舰的设计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在其基础上美国发展了“基林”级驱逐舰和“弗莱彻”级驱逐舰,从此奠定了战后美国驱逐舰的总体基调。

  以至于到如今的八十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装备的“斯普鲁恩斯”导弹驱逐舰以及正在研发的下一代“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都有这些爷爷辈儿驱逐舰的影子。

  因此对于这款驱逐舰的舰体造型、船舱布局、上层建筑结构以及重点区域的的防护、抗沉性和损管系统的配置和应用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不管怎么说,美国人是地地道道的海军强国,海军在整个部队中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军兵种,相较于此,承袭自苏联的国内海军在很多方面优势十分明显。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苏联自古以来就是个陆地国家,面对着肥的流油的欧洲大平原,用用装甲机械化部队一波流平推过去就行了。

  海军的作用无非是保证陆军部队平推的过程中,在波罗的海-北海以及黑海-地中海的侧翼安全。

  如果情况允许,见缝插针的来几个登陆突击也不是不可以。

  说白了,海军并没有脱离是陆军附庸的本质。

  美国人就不一样了,从立国那天起就跟孤岛一样被困在美洲大陆上,想要发展、想要贸易就得越过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两道天堑,想不发展海军都不行。

  再加上二战期间,美国和日本的太平洋战争打得大都是刺刀见红的大海战,以往书里写的,没写的实战情况一场太平洋战争美国海军算是全都力量一个遍。

  就算开局是个青铜,靠着硬刷也刷到了王者了。

  而通过多年实战经验积累下来的成果必然会体现在舰艇的设计和建造上,恰好“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就是在二战后期总结以往作战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集大成者,不然也不可能被冠以二战中最优异驱逐舰的名号。

  这一点对于缺乏大型水面舰艇建造经验,特别是大型军用舰船建造经验的株江厂来说算是一个十分良好的范本。

  甚至从中汲取的营养比某些国家的新锐战舰还要多。

  也就是波斯尼亚方面严格限制人数,不然温大伟都准备把株江厂的干部职工分批、分次的拉到波斯尼亚去把两艘“巴布尔”级驱逐舰当成大体老师,好好的来几次装了又拆,拆了又装的机体学习活动。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