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一十九章 疑心(三更)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军士的手里,笑容满面地问道。

  “于御史进宫办差去了,你有什么事明天再来吧。”高个儿军士伸手掂了掂碎银,顺势塞进了腰里,开口回答。

  “在下是于御史的朋友,还望军爷能将这封信转交给于御史的家人。”李云天已经猜到于谦不在,于是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交给了高个儿军士。

  于谦虽然时常进宫办差,不过却住在都察院衙门里,自从永乐帝迁都北京城后,南京各大部院衙门就闲置了起来,很多各部院所属的官吏就住在里面,这样一来也方便办公。

  高个儿军士看在那一块碎银的份儿上拿着信进了院里,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只要于谦看了信肯定会赴明天中午的饭局。

  信里的内容很平常,也就是普通的问候寒暄,邀请他明天中午去一家酒楼吃饭叙旧,署名是“子木”。

  起来,自从当年离开京城到湖口县上任后,李云天和于谦就再也没有见过,不过两人时常书信联系,李云天相信于谦能认出他的字来。

  况且,李云天在心中也进行了提示,“子木”合起来就是“李”,以于谦的聪明才干肯定能猜到写信的人是他。

  在李云天看来,让于谦给太子传递消息是最便捷的方式,同时也不会引起外人的怀疑。

  既然把信交给了于谦的家人,那么李云天接下来就唯有等待,他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南京城,自然要在城里四处逛逛,同时买些东西回去交差。

  李云天早就听南京城十里秦淮河的奢靡,到了秦淮河畔,只见岸边停满了各式画舫,虽然河面上只有寥寥的船只在游弋,显得有些寂静,但可以想象出晚上喧闹繁华、百舫争艳的壮观景象。

  怪不得京城不少大臣对迁都南京趋之若鹜了,恐怕奢华的享受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二天中午,李云天去了秦淮河畔的一家酒楼,他昨天在这里订了一个雅间,坐在窗前一边欣赏着秦淮河上秀丽的景色,一边等待着于谦的到来。

  半个时辰后,雅间的房门开了,一名身穿便装、中等身材、双目炯炯有神的精壮男子推门走了进来,李云天见状连忙起身,笑着迎了上去。

  “复生,真的是你?”精壮男子上下打量了一眼脸上粘着络腮胡子的李云天,一脸惊讶地道。

  “四年前京城一别,廷益兄风采依旧。”李云天笑着向精壮男子拱了拱手,精壮男子就是于谦,字廷益,李云天与他是同年,两人年龄也相差无几,相互间自然称字。

  “你不是在京城随皇上斋戒祈福,怎么来南京了?”于谦的脸色微微变了变,连忙关上房门低声问道,神情异常诧异,很显然李云天出现在这里不合时宜,

  “廷益兄,弟身负皇命,需要见太子一面,还望廷益兄能助弟一臂之力。”李云天冲着于谦一拱手,郑重其事地道。

  他并不是信不过于谦,而是洪熙帝驾崩的消息事关重大,除了雷婷这个帮手外,在没得到太子的允许前他不能告诉任何人。

  听闻此言,于谦的脸色顿时大变,立刻意识到京城出了大事,否则李云天岂会悄无声息地就来了南京城,而且还要通过他见太子?

  感觉事态紧急,于谦连午饭也没吃,与李云天商议了一番后就火急火燎地走了,前去安排李云天和太子见面的事宜。

  夜幕降临后,秦淮河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一条条张灯结彩的画舫在河边上穿梭,歌舞声和欢笑声不绝于耳。

  一条停在岸边的画舫,船舱里,李云天和穿着一身男装的雷婷坐在窗旁,神情严肃地望着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按照李云天和于谦的计划,于谦将带太子来画舫见他,只要见了太子那么他这次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忽然,李云天的眼前亮了一下,岸上有七八个人快步向画舫走来,借着路上的光亮能清晰地看见领头的人是于谦,而跟在于谦后面的那名神情冷峻的便装男子正是太子朱瞻基。

  见此情形,李云天连忙领着雷婷下船迎接。一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