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一帆风顺_名门之后(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呼着伙计收拾货物,听见那钟声,回头对陆钧他们几个说道:“瞧见了吗,那就是蒙兴,蒙兴的书院就在这几座山里头。”

  陆钧对兖州的地理很不熟悉。听见这话,又有些惊讶,自言自语道:“原来蒙兴离滋阳这么近啊,我还以为真的在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呢。”

  常晓成和李尚源也很好奇的看着那绵延的青山,想到或许不久之后他们就可以进山读书,他们心中自然会起些波澜。常晓成有些向往的道:“刚才那声音不会是山里的云板声吧?”

  陆钧觉得这很有可能,一瞬间他有种错觉,感觉自己耳边已经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陆锦又问道:“四叔,会不会有很多蒙兴书院里的士子和我们一起考府试啊,那、那考官看了他们的文章,别人的文章怎么入的了眼?”

  陆兴玹一听,笑道:“那怎么可能,进蒙兴的书院读书的士子,哪里有没有功名的?我听说,至少要是秀才,还有很多举人老爷呢!当然,那里也有蒙学学馆,不过听说,只收蒙兴陆家还有山东大家族的子弟,别人是不可能去那里读书的。”

  随着离滋阳越来越近,陆钧早就不太费心去想太往后的事情了,而是专心琢磨起了下个月的府试。原本他还想过,因为时间实在是太仓促,这个机会他不一定能把握住,但现在他知道,他必须要去蒙兴读书,因为这一阵子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他不仅仅要提高自己的学问,还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而如果他留在洛陵,是永远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的。

  因为码头的官道一直通往兖州府的府衙所在地滋阳县,这里比洛陵码头热闹数倍。各种商贩挑着货物沿河买卖,那船上的旅客或是商家就地讨价还价,乱哄哄兖州各地乡音不绝于耳。在这些过往客商中间,夹杂着不少身穿长衫,前来应考的儒生。这些人年纪有大有小,家境有穷有福,有的还是总角年纪,有的却已经须发皆白。

  有人曾经说过,尽管童生试是科举考试中最“低级”的考试,但由于大魏太平至今,应考的人数量极多,阅卷又比较仓促,要在县试、府试、道试三级童生试中脱颖而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一直考到头发斑白却仍然无法考上秀才的人比比皆是。而这样的人连童生也算不上,无论多大年纪都只能被叫做“儒童”了。

  陆兴玹雇了马车,安排着伙计们把货物装好,便带着四个少年上了车。他们没想到,这才三月初,已经有这么多士子前往滋阳,准备应考了。而陆兴玹则道:“这也没有什么稀奇,毕竟滋阳的客栈旅舍房间有限,若是来得晚了,好一点的地方早都被人订了,没有亲戚投奔的,只能随便找个什么地方凑合几天,考试也难免受到影响”

  说到这里,他又道: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