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四十七章 秦十二金人(上)_宝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壮举,为世人留下了很多解不开的历史之谜,12金人的铸造便是其中的一个。

  在秦都咸阳,秦王宫阿房殿前,屹立着12个铜器铸造的大铜人,因为铜是黄色的,所以又称作金人。他们身着外族服装,每个都非常巨大和沉重,很难运输,而且他们浑身雕有精细的花纹,且个个耀武扬威,精神抖擞,英勇无比,日夜守护着秦王宫殿。铜人造形之大,制作之精巧考究,为历史上所罕见。在这方面,有很多历史书籍记载。

  如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迁宫中。贾谊的《过秦论》也有“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记录了12金人的故事。

  当然,始皇帝嬴政铸造十二个金人除了收集天下之兵消除六国遗民造反的隐患之外,主要还因为秦始皇想要从宗周手中继承代表皇权的禹王九鼎,让自己的统治变得合理合法,就像商代夏,周代商一样,确立秦朝统治的正统性,但无奈天不遂人愿,禹王九鼎失落了!

  所以,始皇帝嬴政便打造了十二金人作为镇国之器,取代禹王九鼎的作用,成为皇权正统性的象征!

  《左传》——《鞌之战》中记载:“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司也!”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代表国君的礼器和名位,不能够借给别人,这是国君的责任!

  尽管这句话是孔子评价春秋时期卫国国君的,但也反映了当时先秦时代的礼制!

  器与名,更形象一些,器就是封建时代皇帝的圣旨和官印,比如皇帝要册封一个亲王,册封亲王的圣旨和官印就是这个亲王的‘器’,而‘亲王’就是‘名’!

  反应到先秦时期,因为宗周时期并没有纸的存在,所以流行金文,所谓金文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以这时候宗周的天子册封诸侯的时候,便用这种带有册封铭文的青铜器作为诸侯的‘器’,像卫国国君,齐国国君,这就是‘名’!

  如果‘器与名’反映到皇帝身上,那么在先秦时期,从夏一直传到周的‘禹王九鼎’就是天子的‘器’,它代表宗周统御天下的正统性,而宗周天子就是‘名’!

  所以无论是成就霸业的齐桓公,还是楚庄王,都会到周天子所在国都洛邑问‘鼎之轻重’!

  而一统天下的始皇帝自然也希望能够继承禹王九鼎,确立秦的正统性。

  但禹王九鼎失落后,便有了镇国十二金人来作为秦朝的‘礼器’!

  只不过让秦始皇想不到的是,因为秦代的历史太短暂,十二金人作为镇国之器的作用并没有禹王九鼎那么深入人心,反而是和氏璧,也就是传国玉玺,在汉代以后取代失落的禹王九鼎成为历代皇朝正统性的镇国之器!

  但不管如何,这十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