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五章 明代传世缂丝珍品_宝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的房间。

  转身关门之后,刘东把其他几件东西都收到芥子空间,只留下那件樟木盒子摆在床上。因为当时人多眼杂,而里面的东西又格外的珍贵,而且篇幅又挺大,所以刘东一直回到这里,才准备把它拿出来。

  缂丝又称“刻丝”,是汉族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

  缂丝作为中国汉族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而且,相对其它艺术品来说,缂丝的庸品极少。因为仿制实在是太难了。要造假缂丝作品,成本和难度比任何工艺品要大得多。仅一方巾大小的上等作品,就包含上千种渐进色,需高级技师耗费数月的时间方可完工。技术的含金量,复杂的工艺流程,要求极高的工艺环境加上此等绝活后继乏人,使得缂丝的价值正扶摇直上。

  而且缂丝的用料也极为讲究,一幅上等宫廷缂丝作品,已能使用上纯金线,纯银线,孔雀羽毛等多种名贵的材质进行交汇缂织,再配以部分的手工刺绣,整幅作品雍容华贵,巧夺天工。

  这一qiē都造成了现在缂丝作品价值的高昂,特别是明清两代皇室缂丝精品,更是价值千金,最终拍卖价都在千万以上。

  而此刻刘东手中拿到的这件就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缂丝精品。

  不过他这件并不是常见的皇家龙凤纹饰,以及古代名家书画摹品,而是一幅道家流传的真迹。

  展开之后,刘东手中这幅缂丝作品长达20米,宽56公分,分别用纯金线、纯银线和孔雀羽等珍贵材料交汇成了三幅人像和三本著名的道家经典。

  它们分别是太清老子骑牛像,元始天尊跨坐玉麒麟,灵宝天尊乘骑夔牛,而这三清道祖后面分别织就三幅真经,分别是《太上清净经》、《皇经始末元奥》、《灵宝秘诀玉皇心印经》。

  对于这三部经典刘东之前也曾经偶尔在书本上看到过,它们全都是崂山派的创始人孙玄清编成,剧史载,孙玄清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应诏到京师,功事完毕,赴白云观坐钵堂一年,注《灵宝秘诀玉皇心印经》、《太上清净经》、《皇经始末元奥》等,又造释门宗卷八部六册,由阁老翟銮和少卿龚中佩为主进呈御览,敕封为“护国天师府左赞教”,掌管真人府事。

  而这巨幅的缂丝作品后面也有着对这件事的记述,以及嘉靖帝加盖的玉玺!自然是真品无疑,而且崂山就在岛城,很可能这件缂丝作品便是从崂山派流传出来的。

  当然具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