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一章 陈止,你又算计我!_冠绝新汉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役纪录,嘿,还真是!”说话间,他翻开手边的卷宗,看了一眼之后,就笑了起来。

  “论屯田,幽州这边虽是边疆,但屯田的规模并不大,远远比不上江淮一线。”陈梓在翻看了书籍资料之后,给出了这么一句判断。

  杨宋点点头,笑道:“陈兄,你们家祖上乃是此道的行家,下邳陈家离江淮屯田之地很近,对这些自是清楚的,你不妨简单说说,也好让我长长见识,实不相瞒这卷宗里面很多东西,我看得头疼,还是听别人说来的直接和轻松。“

  三国之时,新汉居于南,而江淮一线就是边疆,时常与北边的两国争锋,因此屯田诸多,陈家先祖陈登曾为广陵太守,家族也在江淮一线,参与过屯田,陈梓作为下邳陈家的子弟,当然知道这些,更对屯田有着很深的了解和认知。

  陈梓看了陈止一眼,见后者默许,这才开口说道:“幽州的屯田多为军屯,是按着军队编制进行管理和组织的,一般是五里放置一营,营中六十人上下,且佃且守,所以能缓解边疆的粮荒,促进水利,亦可扩大耕地,自桓灵以来,游牧南下,耕地日缩,这屯田之法堪堪守成,有些北方之地,还因此得以种植水稻,并且还可以吸纳流民。”

  “乖乖,有这么多好处,真是想不到!”杨宋闻言一惊,他本身对于兵事很感兴趣,这次过来就有意带兵,只是对兵家的制度建设却兴趣缺缺,不甚了解。

  陈止则点点头,总结道:“其一,能缓兵粮,这就可以扩大兵马,站稳脚跟,其二,能促水利,也可以造福边民,其三,扩大耕地,更是可以推动诸多作物,其四,吸纳流民,就可以恢复和发展农业,减少动荡,从这方面来看,屯田确实有很大的便利,不过……”

  随着他的“不过”一说,众人的注意力就都被吸引过来。

  “不过,这粮食还是官府的,并非民田,仓禀满其实与民关系不大,很多驻守之地,甚至不许民众靠近,而且我也了解过了,在屯田的过程中,经常征用民田,令很多民众失地,因此还造成了不少的民变。”

  “对,这个是真的,”陈梓当然不会隐瞒这些,“屯田有利有弊,不过代郡所处的幽州,最近百年之内,胡人越来越多,胡汉杂居,越是往北,胡人越多,多为游牧,以至耕地荒芜,因此宣武皇帝定北后,才会决定在北边屯田,借此阻挡游牧南扩,所以这边的屯田之地,没有多少是从良民手中夺取来的,多是从游牧部族那边争夺过来的。”

  “没想到小小一个屯田,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道道。”周傲不由感慨了一句,意识到了自己与陈梓之间的差距,本来的一点争夺首位之心,不由就淡了。

  陈止点点头,指着那一叠卷宗,道:“代郡北方的屯田,规模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