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章 星火级(第二更)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出了多项改进。其中最显眼的一条就是甲板整体高度有所提升,但完全取消了艏楼,甲板整个前三分之二部分畅通无阻,极大地方便了物资(主要是火炮和弹药)的搬运。艉楼的高度相对就降低了一些,不过由于前面没有了艏楼的阻挡,视野反而好了许多。

  之前起点号等船改用了海翼帆,总体来说显著改善了动力,但实践中也发现了几个小问题。比如说三根桅杆前大后小,在风中产生的升力也不一样,如此一来在部分风向中就会产生一个不平衡的偏转力矩,使船有偏航的趋势。虽然可以人工修正,但也挺烦的。

  所以,星火级在船首前方安装了一根类似欧式帆船的首斜桅,上面布置了一面三角帆,如此一来侧后风吹来就能产生与主帆方向相反的升力,平衡偏转力矩。

  同时,这面额外的首斜桅三角帆也能提供额外的动力。

  还有一点,之前的船上为了不阻碍海翼帆的转动,并未像欧式帆船那样用许多斜拉的支索把桅杆固定住,而是和中式帆一样只设置了少数支索,这大大限制了桅杆的高度。而有了首斜桅之后,就能从首斜桅顶部这样一个较高的位置开始拉支索,以一个很大的角度连接到三根主桅杆的顶部,再一直拉到艉楼后面固定住,这样既不妨碍帆的转动,又增加了桅杆的强度。所以星火级的主桅杆达到了15米,比起点号的12米高多了。

  另一项重要改进是采用了舵轮驱动的升降式穿孔船舵。

  升降舵算不上创新,传统中式船只一般用的都是这种舵,相比之下欧式船多采用固定式船舵。升降舵在浅水时可以将舵升起以避免触礁,深水时可以把舵降得比船底更深,以取得更强的舵效,能够更好地操纵方向。不过这需要一套升降机构,带来的缺点是强度不高,在大洋深处的恶劣海况中容易折断。但现在星火级也不会去大洋,升降舵正合适。

  东海人做出的改进是用钢材加固了舵体并增加了石墨轴承,还在舵面上打有多个小孔,在不影响舵效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转动时的阻力。同时,他们还把传统的操舵杆换成了熟悉的舵轮,用绞盘带动铁链操纵舵的方向,转起来就像方向盘一样,操纵起来比以前顺手多了。

  除此之外,星火级的船体结构仍然和传统福船差不多,船长22米,宽7米,吃水-3米,和起点号的尺寸几乎一模一样。实际上,这个船体原先就是起点号的逆向工程,当初为了稳妥起见,将新船做得尽可能与起点号一致,以免自己瞎改搞出毛病。

  船身的主要材料还是杉木,不过用柞木做了龙骨和肋骨,并且增加了肋骨数量,以加强船体结构,更好地适应火炮的后坐力和海翼帆带来的强动力。这是向成本妥协的结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