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3章 人口 上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算,整个东海国约有236万的总人口,比预想的二百万要多一些。多出来的部分,一部分来自于逃亡山林的百姓返乡,一部分是从周边地区吸引来的移民,一部分是从海外迁回来的人口,还有一部分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这点人口自然是少的,还不如后世一个城市的人多,即使与同时代相比也不多。但以一个小势力的标准来衡量,尤其是与东海股东二百人的初始数量相比,也不算少了。当初股东们本以为这么多人足够折腾一阵子了,但没想到,经过几年的快速扩张,这就出现了人力不足的征兆——无论是兵员、劳工还是小学生的募集,都遇到了瓶颈。

  呃,这不是说问题已经焦头烂额了,只是说招募起来不如前几年容易了。在之前,只要把铜钱撒出去,很容易就能招募到数千人为商社所用,但在现在,就需要提高价码,还要花些心思宣传,才能招到够用的人。从数据上来看,人力成本有快速走高的趋势,如果未来几年一直保持这样的趋势下去,不免会对管委会和商社的政策造成一些影响。

  这一方面是因为人力市场得到了相对充分的竞争,国泰民安,人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不愿意轻易出去折腾了;另一方面也是东海商社和管委会组成的这一体系已经扩张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胃口越来越大了。

  据一份更为详细的统计,到目前为止,东海体制已经产生了万退伍顷田户,万社属劳工和公务员,万各类院校毕业生。这些人天然具有公民身份,再加上万从其他渠道入籍的东海公民,总计万,就是东海国的最核心人口了。

  这么多人,如果每人影响四个直系亲属,那么应该有20万以上的总人口,是相当不少了。但是很可惜,由于上面这几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的或有亲属关系的,影响力并没有成比例地扩张出去。比如一个机械厂的资深技工,可能他的妻子同时也在纺织厂工作,他的女儿读了小学,他的儿子上过小学又当过兵,这一家总共提供了四个核心人口,占据了五个统计名额,但总人口也就只有四个。当然,不一定所有情况都这么极端,但比例还是相当不小的,因此最后折算下来,东海国的核心人口也就12万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直辖城市居民、直接与社属企业发生交易的外围供应商、因东海体系而显著收益的工商界人士、各自治地区的议员们、纳税大户等等,他们虽非核心,但也与东海商社的利益休戚相关,可以算作是重要支持者,这个群体含家属大约又有20万。

  剩余的二百万人里面,也不能说就不支持东海商社了,但是一个个划分成分太过麻烦,我们可以用一个“支持率”的指标来衡量,也就是在感情上支持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