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9章 天堑变通途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进度便一日千里。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是修建桥桩,靠近岸边的两个还好说,枯水期修过去就好了,但河中央的五个就不好办了——冬天封冻没法施工,夏天水盛也没法施工。最后,建设部是从造船厂借来了辽东巨大原木,在侧面切割打磨出光滑平面,两根合在一起便密不透水,如此打入河底,组成了一段隔绝水流的桶状木桩,再在其中铺设石基、钢筋、石块,浇筑混凝土,才修好了所需的桥桩。又静置观察了一年,确定强度无碍,才开始铺设桥面。

  与此同时,另一边桥梁组也没闲着,一边设计桥体、校核力学结构、做模型进行压力实验,一边又跟工业部一起研究各种钢件的制造和连接方式,好不容易才搞定。

  同时,他们还先修了几座小铁桥练手,当大铁桥的钢件准备好后,又找了处洼地把桥“假组”了起来,没用铆钉连接,只是用螺栓简单装起来。即使是这样,这座桥也充分证明了自己的承重能力,负重二百吨也没垮塌。如此一来,在史若云勉励了一句“大胆干,即使塌了,也是工程史上的第一次著名失败”之后,大桥便正式开建了。

  钢桥主体采用铆钉连接,为此建设部从木工组锅炉厂借调了不少资深铆工,非关键部位还是用了螺栓,主要是他们对材料质量没信心,用螺栓可以方便替换,而且省工时。

  如此一来,基础打好之后,工程速度就很快了。从去年底开始,大桥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着,等到了今年,这座几乎耗尽了一年份钢材和优质水泥的国家级工程便正式完工了!

  这个伟大的工程,不但将在交通运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一座壮丽的奇观,将东海国的工业实力赤裸裸地展示了出来,对于一般东海居民和外来客人来说无异于神迹,给他们的心灵带去了深深的震撼。

  它的建成,似乎也如同它本身牢固的根基和结构一般,象征着东海国在这片大地上的存在已经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呃,对于这个比喻,有些股东是很反感的,万一这豆腐渣工程塌了,岂不是说这国就要倒了?

  不过中央大桥是几百年材料科学和力学理论的结晶,使用了成熟的设计和大量的安全冗余,再加上当前并没有什么重负载,所以安全系数其实是很高的。过个铁路列车什么的不算啥,唯一能考验它的,也就只有天灾了。

  中央大桥更大的意义,是让铁路有了实用价值。

  铁路虽然需要耗费大量钢铁,但综合算下来,修筑成本其实是比公路还要低的。而且在没有内燃机的现在,铁路运量要大大超过公路。当初陆平竭力给史若云推销铁路计划,差点就成了,结果最后可行性论证的时候,发现问题不在路本身,而在桥上——修建一段足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