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5章 后勤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绍明关系不错吗,怎么不拉上他呢?”

  “时代变了,郑绍明的专长和这个领域不太合适。”徐云摇了摇头,“现在的总后勤部不是小打小闹生产些毛绒玩具的时候了,肩负着给我们伟大的海陆军提供补给的重大职责。要知道,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后勤就是战斗力!不管什么时代,后勤都是决定战争模式的关键要素啊。而且现在义勇师开始从战术部队向战略部队转型,这个过程中后勤更是重中之重……”

  马原狐疑地看向他,问道:“战术部队?战略部队?这是什么意思?”

  徐云打了个嗝,说道:“之前我们军队的规模很小,总共也就万把人,一次行动最大不过几千。这样的小股部队,行动起来相对容易,补给可以随身携带或者就地获取,后勤并不是很大的限制要素,只需要怎么考虑打赢就行了,所以可以称作战术部队。那么,把视野上升到战略层级,既要考虑打赢,又要全盘考虑后勤补给问题的,自然就是战略部队了。

  不管什么年代,后勤都是限制战略的最大因素。就算是冷兵器时代的消耗,一万人的大军,光是人吃的每个月就要四千石粮食,如果算上同行的马,恐怕得上万石了。这可比一些小县一年的税赋都多,如果没有补给线的话,他们若不能一个月拿下一座县城,那么就不战自溃了。所以古代打仗,真正的穿插突袭只是凤毛麟角的案例,大部分都是老老实实沿着水路前进或者一路烧杀抢掠过去,就是因为后勤问题啊!

  说起来,上次战争的时候,很多人嫌队友不够力,说最后完全是靠我们自己打赢的,其实这是有些偏颇的。像李璮他们,就算什么事不做,但只要让他们的控制区保持中立,能够让我们平稳地建立基地、收购并输送补给,那就是很大的贡献了。不然的话,万一济南、益都、临沂那边全是敌境,让我们一个个打过去,从头建立据点、屯兵防守、积蓄物资,那就真是要了命了。

  这就是关键所在了,上次有李璮和南宋帮忙,可以缓解我们的后勤压力,但将来的战争可未必会这样了。有备无患,我们必须考虑最极端的情况才行,也就是完全靠自己独立作战,后勤也得自己一点点送上去。

  这时候,军队就不能光考虑“打赢”,还得考虑如何“占领”了。也就是说,我打下一个县城,得留下一部分兵力在这里。既是防备敌军的反攻,也是为了保障运输路线的畅通,同时为了减轻运输压力,还要在当地征收物资,说不得还得排查溃兵、征募新兵什么的。这种时候,需求的更多的就是“人数”而非“战斗力”了。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后世一个拿着突击步枪的步兵,火力可以轻松超越我们现在的一个排。但一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