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章 东海觅天台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迎了出去。

  “来来来,嗯,这个位置就不错,种在这儿吧。”王闻之招呼了他们一下,指了指位置,就又回教室了。

  杜松林和李成指挥着几个道士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然后抬了一棵柰(nai4)树,也就是苹果树过来,种了进去。又用几块条石把树围起来,形成一个圆形树坛。

  如果隔远点看的话,就会发现地上有条长长的南北向的白线,这颗树正巧种在这根线上。这根线是东经度子午线,哦不对,现在已经是本时空的本初子午线了。

  这处建筑群是东海商社主办、觅天观赞助的天文台,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东海觅天台”。

  自从当初东海商社跟觅天观发生了接触,王闻之就定期去觅天观讲几堂课。他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灵感,把一些简单的化学、数学和天文学知识用当代话术包装了一下,然后教授出去,很是镇住了觅天观那帮土鳖道士。后来名声越来越大,连附近另外几家外丹派道观也有人慕名来旁听,最后甚至几个附近的书生也听说了王先生的大名跑了过来,闹出了一番不小的动静。

  后来海洋部开始真正迈向海洋,对于定位技术的需求就凸显出来。虽然东海商社有很多后世的知识和导航资料,但毕竟隔了数百年,很多东西都需要重新标定,所以就有了观测天文的需求。王闻之穿越前就是天文专业,自然是这个项目当仁不让的负责人,他决定在崂山建立一处天文台,组织人手收集数据。

  为了方便观测,天文台自然要选在高高的崂山上,至于具体在哪一处,还得实地考察一番才行。于是王闻之去找了觅天观的孙志真道长,寻求他们这些地头蛇的协助。

  孙志真对此很感兴趣,觉得是扩张觅天观影响力的好机会,于是就提出帮忙修建这什么天文台。王闻之报告给管委会之后,管委会也同意了,现在人力这么紧张,能忽悠到一群道士帮忙自然好,反正就让他们挂个名嘛。

  于是王闻之就带着一帮道士在崂山山脉里到处钻山穿林,每天中午拿出坐标纸和手表记录日影信息,看得道士们一楞楞的,还以为是东海人观风水的秘术。最终他选中了白沙河源头区以北的一处山头,这里位置较高、视野很好,而且紧邻阔马区,交通比较方便,还有一点是正好处在东经度线上,方便与后世数据进行换算。

  选好位置之后,建设部过来根据王闻之的要求出了图纸,又调拨了一批砖头和水泥,之后就不管了。王闻之就去找觅天观的道士过来帮忙,崂山上能建那么多道观,道士们自然也是有门路的。孙志真带着一群道士还有工匠、佃户,先在天文台的南山坡上找地方建了几间屋子,作为天文台的生活基地,又勉强开了一条小路通向山顶,费了九牛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