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3章 合伙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服徭了,明年冬天,咱再开会选人去服徭役,每户出一人,公徭和社徭各半!嗯,要是到时候还是二十七户,就公徭十四户,社徭十三户。哦,还有,公徭可以出五百免役钱免掉,社徭嘛,这是咱自己的事,具体多少,得咱商量着定。”

  听到这个条件,社员们交头接耳,开始议论起来。

  刘三旺插嘴道:“我看也得五百,不然谁服公徭啊,都抢着去社徭了。”

  有人起哄道:“那可不一定,公徭还有工分拿呢,说不定有人愿意去呢?”

  祝星子摆摆手说:“不用急,明年再说吧。行了,谁还有什么事没有?没事的话,咱今天就散会吧,去看看自家的田,然后回家吧!”

  众人正要起身,刘三旺却突然想起了什么,高声说道:“等等等等,俺有个事儿忘说了。东家给了咱社一批棉花种子,对,棉花你们知道吧?就是那个棉花。这棉花啊,种的日子跟豆子前后脚,但是更吃地力,收的日子也晚,之后就不能种麦,只能种苜蓿积蓄地力了。不过棉花如今价贵,种一季棉花,赚得可比豆和麦加起来还多!明年要是有人想种,可以过来跟俺要一点种子,俺再给你们讲讲棉花怎么种,也不用种太多,在第三圃种上一两亩,就算全没了,也不心疼不是?”

  棉纺织业作为未来的朝阳产业,自然受到了东海商社的极度重视,早早地就开始尝试自行种植和纺织棉花了。不过不知是棉花品种有问题,还是纺织技术不到家,总之纺出来的棉纱质量很差,只能织些粗棉布出来。城阳特产帆布用的棉纱,仍然还是在胶州收购的东平府棉纱。不过即使如此,棉花仍然是个好东西,就算不纺纱,做成棉絮塞进大衣棉被里也好啊,所以今年东海农场又种了不少棉花,还放了一点棉种出去,鼓励散户种植。

  社员们对此并不太在意,只当多了个种植的选择,陪着吆喝了一声,然后便出了祠堂。只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留了下来,犹豫了一会儿,走到刘三旺身边,问道:“刘兄弟,若是种了棉便不能种麦,那倒也省工夫了,换块圃种麦便是。若是我只种麦和棉两样,是不是轮作起来便轻松些?”

  刘三旺看了看他,记了起这人来。

  这老汉姓王,家有二子一女,女儿已经嫁了出去,小儿子去年参军,战斗时伤了脸颊和手掌,他家也因此分到了这块地。王家之前还有二十多亩地,王老汉取舍不得,干脆分了家,让大儿子继承了原先的地,自己带着老妻,来了公社给小儿子耕种这新得的一顷地。只是小儿子退伍后被公安部要去做了警察,薪水还不错,没时间来种田,所以他家的劳力就剩了两个老人,倒也还挥得动锄头,但想像其他家一样用好整整一百亩估计是不可能了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