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 日子还得继续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是工业区不能生产或者说产能不足的,就外包给了附近的工匠进行生产。

  木器工坊的大院中,停着一辆外销型的小号四轮车,拉车的驴已经系到一边喝起了水。

  车子旁边,一个穿着棉袍的中年男人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学徒,不断从车上搬下四个一捆的木制车轮,解开后,交给后边一个穿着红袖制服的三级工。

  三级工把车轮分类平铺在地上,然后拿出一套预制量具,测量起车轮各个部分的尺寸来。测量完一个就按结果分类放到前面的箱子里,偶尔遇到质量有问题或者尺寸实在不合的,就挑出来放回车子旁边,每当这时候,中年男人的脸色就要黑一下。

  旁边又有一个带着幞头的年轻人,拿着铅笔和笔记本记录着车轮的数量。不久后,全部车轮清点完毕,年轻人笑呵呵地说道:“孙师傅,一共五十七个合格品,来,您签个字,然后就能去财务领钱了。”

  孙师傅不会写字,但是无妨,这时代有个变通方法叫“花押”,也就是自创一套图案符号作为自己的代号,签字时以之代替名字。他接过笔,随手画了个押,抬起地上那几个不合格的车轮放回车上,嘟囔道:“也就恁要求这么严,这些车轮,放到俺们乡下,一个两个不都是上品?”

  年轻人笑着说道:“孙师傅,要是你自己造车子,自己修修,这些自然是能用的,但是我们用的车轮,都是要求随便两个都能互换的,差一点可不行啊。”

  其实他这是有点吹牛了,以现在简陋的生产条件,想任意两个轮子都能互换是不可能的。现在东海商社,只能做到把大量的车轮,按照测量结果,分成几个公差等级,然后派往不同的用途。不光车轮如此,车轴、轴承等等需要配合的部件都是这样,即使同为30mm直径,但实际造出来的上下偏差能有半个毫米,只能把他们测量分级,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配合方式。就连军队用的火枪,都是按实际口径分成了三个级别,分别给三个营使用的。

  这也导致了外包只能到车轮这个级别,不能分别将轮箍、车辋和辐条外包再组装起来,因为误差太大,这么多来源繁杂的零件装不起来,只能由工匠自己一边造一边修一边装,才能做出一整个轮子。最后的成品还要由工坊拿到车床上车两圈,才能得到合乎需要的成品。

  孙师傅送来的这批轮子,已经提前将轴承都装了进去。这轴承也是新款,相比于早期直接以石墨为基材的简单粗暴的法子,新轴承是以铜为基材,内部钻上多个小孔嵌入石墨,将石墨作为缓释的润滑剂使用,寿命要长得多,更适合颠簸的路况。

  孙师傅摆摆手,说:“罢了罢了。走,春子,去给你师娘割两匹绸子去!”

  说完,他去工坊西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