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 夜袭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仰头把酒灌进肚子里。

  侯畐走到城门边上,对着队伍中领头的一个军官说道:“孙队正,这次袭营关系重大,就交给你了。”

  孙队正淡淡笑了一下,说道:“通判放心,北军营中不过数百人,又不熟悉地形,我们定能让他们好看!”

  他刚说完,就有一个小吏匆匆跑过来,附到侯畐耳边说了什么。孙队正见状,知道到时间了,招呼众士卒起身列队,然后对侯畐行了一礼,说:“通判,那我们这就出发了,请通判令人守好城门,莫要被北军趁乱偷了!”

  为了不惊扰敌军,城中并没有点火把,只有几个小灯笼,夜色中也看不清士卒们的表情,但一长列排开,仍能感觉出肃杀之气。侯畐有所感叹,对士卒们鞠躬行了长拜之礼,说道:“有劳诸位了!”

  孙队正连忙将他扶了起来,压低声音说道:“通判,你这是做甚,岂有文官对武人行礼的道理,这不是折损我们嘛?!”

  侯畐摆摆手,说:“无妨,我也是武举出身,也是上得阵的,算半个武人吧。好了,各位,事不宜迟,各自保重吧!”

  士卒们齐刷刷对侯畐一抱拳,在孙队正的带领下,开始向城门走去。守门的士卒在门枢和地缝中垫上布,慢慢将城门拉出一道缝,士卒们鱼贯而出,在夜色中慢慢向南潜行而去。

  随着大门渐渐关上,侯畐叹了一口气。旁边的小吏此时忍不住问道:“通判,他们这不到一百人去劫营,真的有用吗?”

  侯畐看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李参议他们确实上船了吗?”

  小吏连忙道:“确实上去了,初始还闹了一阵,我们好说歹说,他身边那个边准备也劝了一顿,才安定下来。现在他们在北边朝阳码头,待天一明就起行。”

  侯畐点点头道:“这就好,李祥甫是有真才干的,可不能折在这里。守土之责,由我这个通判担着就好。今晚我派人出去劫营,能拖延北军一两日自然是好,不能也无妨,只要能将动静闹大,掩护祥甫他们乘船离开即可。如此一来,他这个参议才能回去请动援军过来。再说了,这四更天天黑不能视物,人再多也无用,说不定还自己乱了起来,几十人已经够用了。”

  侯畐,温州人,武举出身转任文官,原先是贾似道的心腹。两年前,南宋短暂地收复海州之后,他被任命为海州通判。

  通判,全称为“通判某军州军事”,最初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分一州节度使之权,派下去掌管军权的。但是后来随着军权的逐渐收紧,通判演变成了监察官,主要职责是向中央政府秘密汇报知州的动向,以作为制衡,所以又称“监州”。

  不过,贾似道将侯畐提拔为海州通判,朝廷却并未向海州派出知州,这实际上是意味着他这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