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4章 连崇祯都无可奈何的人_明末妖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坐以待毙,二人就在学术讨论会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辩论起来,最后阵仗越老越大,杨嗣昌这一边不断有人加入战团,但黄道周毫不畏惧,舌战群儒,“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大有决战紫禁之巅的味道。

  崇祯此时做了一件傻事,他看见杨嗣昌一方节节败退,便亲自下场为他开脱,斥责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黄道周激战正酣,一时忘了“来将通名”的规矩,把崇祯当成了普通辩手对待。他整整衣冠,不甘示弱地道,“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

  崇祯气得脸色铁青,哑口无言。

  黄道周一招制敌,觉得还不过瘾。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皇帝的机会,他早就想给他上上课了,便厉声逼问崇祯,“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

  崇祯再也扛不住他那刀锋一样的眼光,只得一拂袖抱头鼠窜而去。

  黄道周一战成名,结果就是被连降六级,被贬为江西按察司照磨,相当于如今的江西省政法委档案管理室管理员,从八品。

  这一次黄道周算是把崇祯得罪死了,后来的几年,无数朝臣为他求情,但崇祯不仅没有宽恕他,把营救他的人也处理了不少,还责怪他结党营私,把他贬到更远的广西去戍边了。

  黄道周在广西待了几年,学问越来越精深,名声越来越大,周延儒复出之后为了挣表现,先是温言劝谏崇祯,给他减了刑。去年八月,崇祯和周延儒摆龙门阵,说及岳飞之事,叹道,“安得将如岳飞者而用之”!

  周延儒道,“岳飞自是名将;即黄道周之为人,传之史册,不免曰‘其不用也,天下惜之!’”

  崇祯也要名声,也不想做黄道周的背景帝,就传旨把黄道周召回了朝廷,官复原职。

  黄道周回到朝堂之时,正是清军入关,北京宵禁之时,眼见鞑子攻城略地、朝堂乌烟瘴气,北京臣民如在瓮中,老黄头不禁悲从中来,修炼了大半辈子的一口气终于泄了。他再也无意仕途,只想告老还乡,了此残生。

  崇祯见到他也很唏嘘,便同意了他的辞呈。只是那时还处于宵禁期,老黄头虽然辞了职,却不能离京,只好在北京住了下来,现在应该正在打包行李,准备离京了。

  说起黄道周的事,崇祯的脸上除了尊敬与厌恶之外,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唉,朕何尝不知道周是忠臣也,所以几次都赦免了他,只是他这脾气一日不改,朕就一日不可委其重任。”

  刘慧明笑道,“陛下,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黄道周要是改了性子,那他就不是黄道周了。我觉得黄道周这样的性子最适合做司法工作了。他的脾气这么刚硬,咱们就把让他更黑恶势力做斗争。”

  “黑恶势力,啊,哈哈哈!”崇祯又听到了一个新词,不禁哈哈大笑,“好,就依你所言,朕就任他为大理寺少卿,看看他是不是真如世人传言那样刚正不阿。”

  刘慧明道,“陛下放心,咱们可以和他事先说明,他只负责审理厂卫的案子,其他的事不用他管,就算以后要上书言国事,陛下就当他不存在,不批评,不嘉奖,也不回应。”

  刘慧明“四不”原则一出,崇祯顿觉三观碎了一地,正色道,“如此,朕岂不是昏君了?”

  刘慧明不以为然地道,“陛下难道没听说过‘各司其职’这四个字吗?我最烦大明官员这一点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放一边不闻不问,比如咱们兵部的官员吧,驿路不通没人去管;军刀一碰就一个豁口、火铳一点火就炸膛没去管;舆图还是百年前的也没人去更新;成天把子曰诗云,忠孝仁义挂在嘴边,动不动就上疏陛下邀直买名,陛下应该狠狠地杀一下这股歪风邪气。”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