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零零三章 了结生前身后事_推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有权衡,不过最终,他还是要做出决定。

  他看着左黯,又看了看赵司马,而后朝二人道:“你们需回答我三个问题。”

  左黯也知道,他不可能不声不响就带着太平令离开,他也没打算这么做,否则就不会把太平令送到李秘前面来了。

  于是他很真诚地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而李秘听完了回答,终究是将太平令交给了左黯和赵司马。

  至于这三个问题到底是甚么,除了李秘三人,再也无人知道了。

  左黯和赵司马以及右离三人,很快就将三十九鬼兵丸召集起来,离开了徐州。

  他们就如同此时的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如同地上的雨水,看着一片汪洋,但最终还是会流向四面八方,渗入地面,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人能够找到他们,但他们却在头顶的云朵里,在脚下的大地中,藏在水井,奔流于江河,沉寂于湖泊,可以像小溪一般,涓涓流着,温润着山林,也可以像大江大河那边咆哮奔腾,摧毁一切,可以像大海一般,包容所有。

  青阳教被镇压,郑贵妃和朱常洵被抓获,没有了首脑,各地的民变自然会渐渐平息下来,没甚么可担忧。

  李秘终于还是带着郑贵妃和朱常洵,回到了京城,距离他出发,也不过是两个多月的时间罢了。

  此二人实在太过敏感,李秘也没有兴师动众,更没有大张旗鼓,只是悄悄出发,又悄悄地回来,虽说是平乱归来,但一切欢迎仪式都从简,甚至没有太多的消息传出去。

  李秘非常不情愿将此二人送入宫中,但他才刚刚回到京城,朱翊钧就派人过来,将郑贵妃和朱常洵给接走了。

  两三个月不见,李轩妁已经会盯着人看了,她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眸光从未离开过李秘。

  李秘抱着这个女儿,突然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又觉得一切都很重要,又觉得有些事情其实也没有想象之中那么重要。

  正应了一句话,如果是真爱,那么什么都是可以原谅的,他突然理解了朱翊钧。

  过了三日,宫中来了人,把李秘的烟杆子给送了回来,附赠了一只香囊,打开之后,里头是剩下的一半花绒。

  李秘拿着这两样东西,终究是轻叹了一声,不再入宫去探问。

  他不知道郑贵妃和朱常洵会是何等样的后果,也不想知道,宫中也没有消息传来,仿佛他从未将此二人带回来过一般。

  天师张国祥倒是过来问过李秘,关于太平令的下落,不过李秘早有了应对的说辞,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万历三十九年的暴雨终于过去了,仿佛整个大明都安静了下来。

  朱翊钧的身体渐渐好转,虽然他沉迷于炼丹服药,即便有些饮鸩止渴的嫌疑,但到底是好了起来。

  到了年底,朱翊钧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册封王恭妃为皇贵妃了。

  李秘并不熟悉历史,否则他就该知道,这个决定其实迟来了五年,早在皇长孙朱由校出生之后那一两年,王恭妃就该被册封为皇贵妃了。

  可如今却是等到了万历三十九年,等到李秘终于将郑贵妃和朱常洵给抓回来,等到朱翊钧终于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无论如何,这是好事,对于朱常洛,对于王恭妃,对于内宫,对于朝廷,对于整个大明,都是好事。

  然而这样的好事,更像是朱翊钧对王恭妃的补偿,而一个人一旦想起要补偿过往,多少就说明有些离别的意思了。

  万历四十年的秋天,拖拖踏踏,朱翊钧终于还是将李秘召进了宫中,李秘也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