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章 黄子澄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多余的土地拿来种桑,种麻,争取每家都能自给自足,那才是最好的。

  诚然,朱元璋的做法对于自然条件比较好的中原和江南是管用的,但是在长城一线,就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了。

  “有些道理。”朱棣又道:“这是农,那牧呢,你准备怎么办?”

  “王爷,游牧部落之所以威胁巨大,关键就在于他们居无定所,来去如风,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遇到年景差的时候,不得不南下抢掠。我的意思是让他们安定下来,变游牧为定居!”

  “定居?不成的!”朱棣连连摇头,“你没看过,牛羊到了一处,草很快就吃光了,不走就会饿死的。”

  “王爷,假如让牧民种草呢?”柳淳笑呵呵道。

  “种草?开什么玩笑,有种粮食的,还没听说种草,更何况草遍地都是,为什么要种?”

  这就是观念的差别了,农业需要精耕细作,畜牧业同样需要。

  “王爷,草也不全是一样,如果能广种牲畜喜欢,产量又高的苜蓿,牧民就能安居下来,用圈养的方式,饲养牲畜……同样的一块草场,就能提供更多的牛羊。而这些牛羊正好能给北平的百姓提供肉食,甚至可以远销其他的地方。牧民有了稳定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也就不会想着抢掠。还有,产出提高之后,缴纳的赋税更多,可以供养的军队也就多了起来,如此一来,大宁都司就变成了朝廷的聚宝盆,谁还愿意随意丢掉?”

  柳淳给朱棣描绘了一个非常宏大,又十分完美的愿景。

  几乎能想到的麻烦,柳淳都给解决了。

  干得好!

  朱棣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

  他相信,这套做法能说服几乎所有的人,就连他爹都会叫好的!

  朱棣闭目沉思,突然,他忧心道:“移风易俗,何其困难,那几十万牧民,会答应吗?”

  柳淳淡淡一笑,“他们当然不会轻易答应,可草民不是在改造那些贵胄吗!”

  轰!

  朱棣的脑袋炸开了,巨石碎裂,水流沛然而下,所有的东西都连成了一条线,围成了一个圈,再也没有疏漏了。

  改造贵胄,可不单纯是为了降服其心,满足胜利者的喜悦而已!

  试想一下,那些贵胄都老老实实,任凭摆布,下面的人还能怎么样?

  他们即便不愿意,也要接受朝廷的安排。

  这样一来,农牧相间,充分利用大宁都司资源的方略就水到渠成了。

  懂不懂就杀人,其实是极大地浪费……眼下的大明朝,人口并不充裕,而且北方苦寒,随便迁移百姓过来,还让他们改变原来的习惯,去放羊牧马,实在是强人所难。

  弄不好,是会出人命的。

  假如柳淳的计划成功,朝廷只需要付出很少的代价,就能获取极大收获。

  朱棣反复推敲了几遍,都没有疏漏之处。

  “好啊!你现在就跟我去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