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33章 平叛之后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藏在耗子窟窿里,想要跟朕斗,那也是痴心妄想!”

  朱棣道:“现在情况如何,山东方面,剿杀还顺利?”

  柳淳立刻道:“启奏陛下,根据最新的战报,整个运河沿线,已经悉数光复,明教只剩下一些村寨在负隅顽抗。”

  朱棣沉吟道:“需不要需要增派人马?”

  柳淳忙摇头道:“陛下,臣已经下令,让地方官吏从周边村镇请来德高望重的老人,向这些顽抗的村子,做说服工作,鼓励他们主动投降……臣的意思,明教的上层大可以屠杀,而他普通的百姓还是要尽力争取。”

  面对柳淳的平叛办法,朱棣朗声大笑,十分满意,“很好,爱惜民力,一定要爱惜民力。普通百姓多蒙昧,朝廷要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既然如此……朕就坐等平叛成功了!”

  ……

  明教举事,动静惊人,最初从京城开始,接着运河沿线,裹挟数万人造反……按照元末的经验,起义的队伍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彻底失去控制,甚至改朝换代,都有可能。

  可这帮明教的上层显然做错了美梦,打错了算盘。

  别的不说,作为漕运的重镇,兖州就是他们越不过的一道雄关。

  尤其是曲阜,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当年朝廷发配了孔家,将曲阜土地分给百姓。

  在这一次明教反叛之中,曲阜组织起一万两千名民兵,他们携带着最简单的工具,背着粮食,驰援兖州府城,保住了城池不说还向南北发展,保护运河。

  在这些义民的努力之下,山东的明教并没有跟两淮连成一片。

  声势锐减,等朝廷官军一到,大股的明教兵马悉数不战自溃,剩下少数的钉子,只能等着被一根根拔出。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变法,虽然大明朝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毛病还很多,但是国力的增长,效率的提高,战力增强,都是明摆着的事情。

  再想靠着类似明教这种方式,扯旗造反,只是徒增笑料而已!

  只不过等山东平定之后,留给朱棣的却是一个大烂摊子。

  “启奏陛下,目前随着明教造反的乱民,大约被俘虏了十五万之多,其余遭到裹挟影响的百姓,也有二三十万。兵部认为这些人之中,有不少包藏祸心之辈,甚至还有些明教的高层。如果想斩草除根,就必须将这些人杀死,或者迁移流放!”

  赵勉躬身道:“臣的建议是把他们流放爪哇,永远不准返回大明!”

  朱棣略微沉吟,平叛不难,难的是善后。

  几十万人,他是绝对不舍得杀的。而爪哇岛又是一个宝地,加之距离足够远,发配过去,这帮人就算想捣乱,也是万万不能了。

  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问题是发配了这么多人,山东势必空虚……孔家的那一次,发配的人数就超过十万,之前靖难之役,双方在山东征调民夫,山东又损失了不少人。

  再加上这次明教之乱,齐鲁大地,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赵勉见朱棣迟疑,忙道:“陛下爱民之心,臣等皆知。可当下务必快刀斩乱麻,臣唯恐耽搁了时日,死灰复燃啊!”

  朱棣没有回答,他凝视着应天的方向,就在昨天,汉王朱高煦送来了一封得意洋洋的信件,他告诉朱棣,自己完成了一项开天辟地的大发明,从此整个天下都会为之改变。

  “本事如何不知道,倒是学会了他师父说大话的毛病!”朱棣暗暗道。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