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3章 目标国子监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

  徐妙锦轻笑,主动解释道:“蓝姐姐,是这样的,咱们老板升了官,负责推行变法,他跟皇大爷讲了,说要把功夫做细,要仔细核算。这不,我找了二十几位账房先生,他们有的在皇家银行做事,有的在我的商号做事,都是最顶尖儿的,有我们在,老板就不用那么忙了,对吧?”

  徐妙锦冲柳淳嬉笑着,蓝新月努嘴了,让柳郎轻松点,当然是好事情,可,可怎么这么不舒服啊!

  蓝新月的好心情跑了至少一半。

  柳淳没心思管两个丫头的小情绪,他现在全力折腾自己的班底儿。

  有了护卫,也有了账房,他还缺不少能办事的。

  “走吧,去国子监!”

  柳淳准备去国子监寻找人才。

  有人或许要问了,柳淳是不是脑袋坏了,国子监不都是一群只会读书的酸儒吗?他们能干什么事情?

  大明国初的国子监,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在明代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曰科目,曰荐举,曰铨选。

  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

  什么意思呢?

  就是州府县各级官学,培养人才,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一些特殊的情况,可以通过官员举荐直接入仕。另外呢,除了高官是天子任命,其余官吏根据吏部的考评优劣,进行铨选。

  以柳淳为例,他是属于举荐,做了大宁都司的经历官,然后又被超擢成为长沙府同知。

  像黄观那样,因为地方科举表现突出,被送到国子监读书,他可以参与科举,也可以靠着国子监生的身份,直接做官。

  就像很多官吏,他们的子弟蒙恩荫,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成为监生。但是也他们的学识,未必能通过科举的独木桥,所以不经科举,直接为官,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黄观一样,一路过关斩将,直接拿到状元,别说状元了,就连普通的进士都不容易。

  所以呢,总结起来,在大明朝想要当官,最好的办法就是走科举路线,一路考出个进士功名,光明正大进入仕途。

  可问题是这一条路能走到尽头的实在是太少了,简直凤毛麟角。

  就比如一些人,考到了举人,考到了秀才,就再也没有机会进步,他们就可以凭着功名,进入国子监,举人进去,叫举监,生员秀才进入,叫贡监。

  很多人都说,举人有机会当官,而秀才没有机会……这句话是严重错误的!

  因为不管举人还是秀才,都有机会进入国子监,成为国子监生,就有机会当官,所以秀才也可以入仕……但问题来了,官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除了进士是必定授官之外,举人都未必能捞到官职,哪里还有秀才的机会。即便有,那也是理论上的。

  更何况在国子监,还有相当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