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九章 鲁班新政,真龙仪典_我来此界开神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坐垂堂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没有继承人,他作为皇帝没有底气反驳很多忠心为国的老臣。

  然而在神武元年年末时,皇后诞下了嫡长子,另外又有几个妃嫔怀有身孕,大楚王朝有后的问题是不用担心了。

  如此,李隆作为马上皇帝,想去东海之滨观个战也算事?

  李隆不仅没有驻跸在海西城池中,反而来到淮河入海口,命人建造瞭望高台。

  工部直属的工兵营,仅仅半日就建好了百米高台,并且他们又接着马不停蹄地修建另一座建筑。

  瞭望高台不仅高,而且十分宽广,巨石和水泥垒切十分牢固且不用担心垮塌的风险。

  在一众近臣的陪伴下,李隆登高瞭望远方的东海,华贵内敛的红木桌上放着一排千里境。

  有贴心的侍从上前施法放出一汪水镜,水镜悠然悬浮在旁侧,十分清晰地映照出海上逐渐汇聚的舰船。

  然而李隆却是拿起千里境自顾自观察起来,他一边看一边说道:“尔等修行不够,除非你们仙境的监主亲来,否则一旦大战进行到激烈之时,必会被军气破了你这水镜。”

  侍从们有些尴尬,却也没有撤掉水镜,他们不是怀疑皇帝的见识,而是看与不看都需要准备,他们可不能省那点法力。

  大不了等下大战激烈时,他们飞去前线实地转播战况。

  “陛下莫不是见这海滨之景而欢喜,要建一座东海离宫于此?”广陵侯杨隅却是没管即将掀起的大型海战,而是对着淮水边正在兴建的建筑有些疑惑。

  彭城国顽抗到底,李隆下令诛灭王室嫡系,只有事先投靠楚国的杨隅一脉得以保全。

  这么一看,杨敬开创的福地倒也没有断了香火,因为杨隅的功劳,保留了供奉先祖的权利。

  陈尧对杨隅这种识时务的贵族还是很欣赏的,不仅照封其大楚广陵侯,更是作为近臣带在身边,前途无量。

  杨隅此人是杨家诸子中的特例,为人不喜争权,而喜诗词书画,于文道上已经登堂入室。

  在收复徐州南部郡县时,杨隅的几篇檄文为安抚民心起到很大作用,是不可多得的笔杆子。

  李隆听到未来“中央报社”主编的疑问,不禁笑了笑道:“离宫?我可不敢住,那是东海龙王庙。”

  杨隅不明白为何要在大战前夕修建什么龙王庙,可有些敏感的臣子已经反应过来。

  像一直跟随李隆南征北战的张定安,隐隐就有了个猜测,他这位主公可能又要借神庭之力了。

  很多从龙老臣一直都知道李隆有神灵相助,最初的土地、城隍,再到神庭诸神,皆是庇护大楚的有力靠山。

  天变之前,神灵们还只是让大楚风调雨顺、粮食增产,最多也就是赶走外道异人,保证大楚的阴间秩序。

  可等到天变之后,神灵甚至会亲自下场,定南关神兽协防,大西南扫清魑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