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七章 篡位四步,百国并列!_我来此界开神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锡、出警入跸,非人臣能受,凡受此礼的大臣,无不篡位,没有例外。

  但凡有一点忠心的重臣,就算皇帝要赐,也不可能接受。

  而这一步,终究也让应鸿羽做了。

  兴平七年十月,距离应鸿羽受封秦王才一月,幼帝接着下旨给劳苦功高的丞相加九锡、出警入跸等两项殊礼。

  九锡:即所赐与的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秬鬯等九种物品。

  出警入跸:“警跸,所以戒行徒也,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跸止也,故云出警入跸也。”

  就是说他应鸿羽出入任何地方,都可以禁止行人往来,如同帝王出行警戒要道。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臣可以得的,应鸿羽得了个遍。

  能到到这些,应鸿羽对于朝廷的掌控力度肯定到了一个巅峰,他现在能随时废了兴平帝,转而自己做皇帝。

  但这样做太过粗糙,不是逼不得已应鸿羽不会这么做,不然就是他向左,而人心向右。

  第四步,封邦建国,宗庙追封。

  这些殊礼什么的都是虚的,算不上什么,接着应鸿羽宣布建国,这才是真的篡位。

  十月中旬,秦王应鸿羽上奏,应古礼请许开国。

  帝许,并以雍州关中之地为秦王封地,允开国立庙。

  也就说除了镐京这一座都城,金城千里之地都是应鸿羽的合法封地了,关中他说了算。

  从新莽开始,凡志在篡位的权臣,其改朝换代工作的最后一步,都是封邦建国、宗庙追封。

  所谓“封邦建国”,即大臣被皇帝册封为“王公侯伯子男”等贵爵后,根据制度建立起一个半独立的国家,并创设相应的权力机构。

  如应鸿羽就在镐京的秦王府,立六部封百官,实质上秦王府已经代替行使了朝廷的职能。

  可以说,现在的大虞名存实亡,一切就看什么应鸿羽什么时候入主大内,行禅让之礼了。

  秦国一立,秦国的宗庙也就立了起来,追封祖宗册封先人,应鸿羽自然不会忘。

  宗庙是供奉历代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按照古礼的规定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建立宗庙之后,也就代表秦国真正意义上独立,应家的祖先从此受秦国百姓供奉,再无魂飞魄散之忧。

  其实早在应鸿羽受封孟津侯之后,应家祖祠就诞生了福地,开始福地还很小,能容纳的祖灵之位比祖祠灵域多不了太多。

  后面应鸿羽封公,福地就很大了,起码应家嫡系近支死后都能进入福地避难,甚至可以说享福。

  现在建国立庙,有实际封地,其福地规模迎来了一次空前扩张。

  不仅应家所有血脉后人可以享受福地庇佑,就连得到应鸿羽敕封的大臣也能进入秦国宗庙福地。

  一般的县豪家族就能在祖祠诞生灵域,但能供奉的祖灵极少,最多几位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