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六章 善后,荆南节度使_我来此界开神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饱肚子,没人愿意去费心费力,地开出来了结果被官府一言收回,那不是亏大发。

  鉴于此,也为了保持士卒的战斗力,李隆决定分田。

  正兵和民兵都分,只要参战立功就有田分,一辈子属于士卒,并且可以传承。

  这次拿下永山,李隆给全体参战士卒记集体功勋,提升职级只是一方面,关键是正兵每人分田三亩,辅兵每人一亩。

  另有杀敌斩首等功绩的,按功绩大小奖赏田地和银钱,最高的一人在击破赵军东征主力一战中有夺旗之功,得了白银五十两以及二十亩良田。

  还有三人立有先登之功,获奖白银二十两及十亩良田,其余有斩首、刺探、潜伏等功绩的士卒都获田不少。

  这些可不是集体功分的田,集体功分的都是荒田,无人耕种多年,需要自己去翻耕蓄养田力。

  立下先登、斩将夺旗等奇功大功奖的都是赵家的族田,是质量上佳的水田。

  发放田契赏钱时,李隆还特意召开了一次赏功大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把田契发到功勋之辈的手中。

  当然,只有立奇功大功的士卒才配李隆亲自发奖,其余人都是由什长伍长发下去。

  在众人的瞩目下,获得节度使的亲自授奖,这是何等的荣耀,这让底下的众军士无比羡慕,心底暗自下定决心杀敌立功。

  很多人在这次赏功大会后有些可惜,因为永山除了前半段有些鏖战,后面都是顺风顺水,少了很多大功可立。

  别的枭雄军队都是畏难,畏惧敌军过于强大,可李隆这么几手下来,全军都恨不得多打几次攻坚克难之战,才能多出一些大功名额。

  当随军出征的一万辅兵回到郎陵家乡后,十万民兵沸腾了,原来跟着李节度打仗好处这么多。

  不仅有赏钱拿,居然还有田分,虽然分在永山,可只要多立几次功,那也是能兑换回来的。

  再不济,田多了带着一家老小,去永山当个“地主”过上富足日子不好吗?

  古夏以来,土地就是所有夏人最为珍视的东西,种田更是所有夏人刻在骨子里的天赋。

  处于夏收时节,夏粮入库是一等一的大事,更何况永山人心也需要沉淀。

  所以五万正兵,李隆也没有全留在永山,而是分批轮流回家休息帮助家中务农收粮。

  许多立功的士卒被当地县衙乡治知道了,都是由当地的县尉或者巡检亲自送归乡里,惹得诸多乡邻瞩目夸赞。

  当兵的荣归故里,不仅光宗耀祖,更带来了实惠的好处,“大头兵”不再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职业。

  各县各乡均修建忠烈祠,放在城隍庙土地庙旁边,得神君亲自照看。

  凡是有不幸阵亡的将士都列入忠烈祠,享受官府定期祭祀以及万民香火,使其无死后之忧。

  烈士遗孀也不用担心,李隆令节度府制定烈士遗孀供养条例,从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