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3章 做农民_新中医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吧!”

  郑铁山推辞说:“这怎么可以。”唐大嫂说:“郑叔,你不要客气,我们是邻居,不嫌脏,就收下,作午饭吃吧。”

  说完她把包塞到郑铁山手里,转身抱着孩子走了。看着对方消失的背影,郑好感觉心中暖暖的。

  郑铁山承包了大约有七亩地。其中有三亩地在龙山脚下。四亩地在平原。饭后郑好跟着郑铁山去熟悉了他们包的那份山地。

  这些地在龙山下,这儿一块,那儿一点,零零散散。中间或是有巨石,或是不能填平的壕沟。很多地方不能开垦。

  地也比较薄,一镢刨下去,往往就可以碰到地下的石块。由于地不好,实际应该有六亩多,但户主这些地只要了三亩的租金。

  郑好看到地头上一堆堆的大小石块,他知道那都是父亲的功劳。

  郑铁山指着这一大片地,对郑好说:“这几个月好好整了整,把地里的碎石都收拾干净了,开春深翻一次,撒上肥料。种上花生,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吃上自己种的庄稼了。”

  郑好看着眼前好大一块地,心中感觉无比兴奋,这就是他们的希望啊。

  看完山地,他们又来到租种的平原地。平原地四亩,但是不集中。

  其中一块在村子最南边,大约两亩,离他们住的地方大概四里路。他们首先来到这块地边。

  郑铁山说:“这块地用水不方便,最近的水井大概有一千五百米。明年春天只能在这里种些花生和地瓜,这两样东西比较抗旱。”

  郑铁山小时候农村种过地,知道水对于庄稼的重要性。郑好对此却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将深刻的了解到,水是农业的命根子。

  第二块地离村子较近,在一道大沟里,旁边高坝上就是龙山河,冬天整个龙山河都被冻上了。

  龙山的村民把沟里所有地统称沟地,郑铁山在这里种了一亩麦子。这是所有地中最好的一块。不仅仅是离龙山河较近,旁边十多米还有一口深井。

  郑铁山在这里种上麦子是合适的,因为麦子是喜水的农作物。正是初冬,几乎所有植物都已经凋零,唯有麦苗从土里顽强长出。

  看着这一畦畦整齐的麦苗,绿油油地在寒风里微微摆动,生机盎然。郑好心中充满了惊喜。

  郑铁山指着这大块的麦地对郑好说:“等到明年芒种过后,这些麦子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后这里可以接茬种上玉米,这块地我们可以种上两季庄稼。”

  郑好问:“玉米也不耐旱吗?”郑铁山说:“对,玉米的生长也需要很多水浇灌。”

  还有几分地离他们住的地方仅仅有几百米,开门就可以看到。而且紧贴着龙山河。

  郑铁山说:“这块地是你天明哥给我们的,没有要钱。明年开春,在这里我们种些常吃的蔬菜瓜果。”

  郑好想到再过几个月就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