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60章 孔子圣迹图_拣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确定,长卷与孔府有密切的联系。

  可以肯定,长卷肯定是孔家旧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被人秘密收藏在房梁之中,然后一直没被取出来。直到遇上了王观,这才重见天日。

  “而且,这不是唐画,应该是宋画。”

  与此同时,钱老摸了摸长卷绢纸,再示意道:“唐绢和宋绢之间的差别,你也应该清楚,不必我多解释了。从绢质来看,还没到唐代的地步。”

  王观连忙观察,立即表示赞同。这是由于唐代的绢粗而厚,有独梭。五代的绢粗如布,宋代的绢,就显得比较匀净。这是最简单的判断,也是断代的依据之一。

  “宋画。”

  适时,王观也沉吟起来:“宋代的时候,吴道子的真迹应该还有许多,名家大师临摹吴道子图画的人应该不少。”

  “不,这不是临摹。”

  然而,钱老却径直摇头:“这不是临摹的画,而是稿本。”

  “什么?”

  一瞬间,王观愣住了。稿本是什么,他肯定一清二楚。需要说明的是,稿本可不是草稿,而是定稿,就好像现代工程的设计蓝图一样,属于最后审定的图样。

  不过,与蓝图相比,书画上的稿本,却是指壁画的图样。古人描绘壁画,肯定不可能随心所欲的乱画,也需要一定的图样参照,然后才参照图样仔细绘于墙壁上。

  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稿本一般没有落款,因为严格来说,稿本只是图样,半成品。等到绘于墙壁上,才能算是成品。对于半成品的东西,就没有落款的必要了。

  当然,也不可否认,稿本本身就是精妙的作品,非常具有观赏价值,所以一些人就仔细收藏起来,并且装裱成画。也就是说,这一幅长卷,很有可能就是这样得来的。[

  在王观错愕之时,钱老忽然问道:“你在鲁省的时候,有没有到曲阜孔庙参观?”

  “没有。”王观摇头道:“太忙了,没空过去。”

  “可惜了。”钱老摇头道:“不然的话,你也应该知道这幅长卷的来历。”

  “什么意思?”王观自然虚心求教起来。

  “在曲阜孔庙之中,有一个圣迹殿。”钱老娓娓说道:“殿中有一百二十幅圣图,详细绘刻了孔子的生平事迹……”

  “钱老是说。”王观眼睛一亮:“长卷就是殿中的绘刻的稿本?”

  “不。”

  钱老微笑摇头道:“圣迹殿中的绘刻,那是明代万历年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他建议改为石刻……”

  “这是木刻图画的稿本?”王观的反应极快,立即猜测起来:“木刻图画是宋代的东西?”

  “差不多了。”

  钱老轻轻点头:“据专家学者研究,木刻与石刻应该是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出入,所以你的猜测也没什么错误。”

  “木刻图画的作者是谁?”王观把握住了关键:“或许说稿本是谁提供的?再让木雕工匠依葫芦画瓢刻上去……”

  “作者是谁,真的不太好说。”钱老沉吟道:“不过,圣迹殿中的绘刻,除了孔子生平事迹以外,还有两幅并不是颂扬孔子的图画。”

  “那是什么?”王观好奇追问起来。

  钱老轻轻一笑,才慢声说道:“是汉高祖刘邦,以及宋真宗赵恒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的绘刻……”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