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13章 见微知着_拣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图案应该就是蛟龙闹海纹。”钱老智珠在握道。

  “所以说呢?”俞飞白和王观很认真的请教。

  “一般情况下,出现蛟龙闹海纹饰,也不意味着什么。”

  钱老轻笑道:“但是我却知道,在唐代一段时间,比较喜欢把房用具与这个图纹联系起来。而且看见里头东西包裹的大致模样,不可能是笔墨,或者其他房用具,那么只有往砚台方向去猜测了。砚台搁在砚盒里,不是很正常的情况吗。”

  “服了。”

  俞飞白衷叹道:“钱老,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这种见微知著的事啊。”

  “多读书,多去看,认真的记在心里。不要总是想着走终南捷径,一步登天。坚持下去,琢磨十几二十年,你就可以做到了。”钱老微笑道:“不要觉得这是老生常谈,要知道这门学问就是水磨的工夫,rì积月累才是关键。”

  “嗯。”

  王观轻轻点头,表示受教了。越是朴实的道理,才是金玉良言。

  “那么说来,我没有猜错了,真是砚台。”与此同时,钱老笑道:“能让你们称宝贝的东西,难道是唐宋四大名砚的红丝砚?”

  国自古就有四大名砚的说法,而现在大家评定的四大名砚分别是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值得一的是四大名砚前三砚是石砚,而澄泥砚却是泥制砚,用泥料烧制的砚台。

  实际上,在唐宋时期也有四大名砚,但是与现在的四大名砚却稍微有一点儿出入。原四大名砚没有澄泥砚的,而是产自青州的红丝砚。

  唐宋年间,红丝砚享负盛名,被视诸砚之。在世人的心目,青州红丝石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下。

  可惜在宋以后,红丝石原料枯竭,逐渐销声匿迹了。之后到了明代,澄泥砚异军突起,烧砚的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慢慢的就取代了红丝砚的地位,成了四大名砚之一。

  “钱老,猜得准不准,我们暂且不说。”

  适时,俞飞白眨了眨眼,颇有几分好奇道:“既然是四大名砚,干嘛不其他三种,非要猜是红丝砚呢?”

  “因包裹的绸布是红sè的嘛。”钱老理所当然道。

  听到这话,其他人轻轻笑了,心里也有些释然。钱老毕竟是人呀,在没有任何示下,能够料到这一步,那是非常“神”的事情,不能要求更多了。

  “钱老,其实猜得有些靠谱。”

  此时,俞飞白一边把绸布扯开,一边笑道:“名砚肯定是名砚,而且也与四大名砚沾边。不过不是和红丝砚有关系,而是澄泥砚的老祖宗……”

  “瓦砚!”

  这个时候,俞飞白也把绸布扯去一层,东西的轮廓已经十分明显,钱老目光非常毒辣,自然是一语的。

  “没错,就是瓦砚。”

  俞飞白有些得意洋洋道:“而且不是一般的瓦砚,而是铜雀台瓦砚。”

  “你们跑去邺城了?”钱老有些恍然道:“也对,你们说要去邯郸,既然带回来了磁州窑的瓷枕,那么再跑去古邺城遗逛一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去的是邯郸的临漳。”俞飞白解释了句,然后笑眯眯道:“钱老,看看这东西,我们觉得是真品,想听听老的意见。”

  “铜雀瓦砚,那是名砚珍品呀,确实要仔细鉴赏……”(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