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十六、诸事顺遂_大宋不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亦或是调回临安当个京官,也都还不错。

  若是金人强攻秦州最后得逞,那么他武谊说不定还能继续当自己的秦州知州。

  至于说邵隆会不会在城破之前砍了他武谊的脑袋,他认为大概率不会。邵隆这人莽是莽了点,但是很讲义气,口碑不错。

  武谊自忖从邵隆入城开始,他的应对并无什么大差错,邵隆不该那么决绝才是。

  而在局势稳定之前,武谊的生活一切如旧,可以继续在后花园中抚兔赏菊,还不用操劳案牍之事,人生最惬意之事莫过于此。

  只要能稳住武谊,并且站住秦州的府衙,那么邵隆这次突袭便成功了一大半。

  邵隆是当了多年的老知州,对于如何稳定局势很有心得。

  他带来的三千精锐并不全都是大头兵,有许多都与他一样,是文武双全的帅才,放下刀枪坐到衙门里当起文官来,同样是一把好手。

  武谊虽然是秦州知州,但秦州并不是武谊的私家财产,这里的官军与他更不是铁板一块。

  只需要稍微花一些功夫,搞清楚那些人是武谊的亲信,把这些人统统换掉,武谊在秦州的势力便会彻底瓦解。

  有宋一朝对武将的防备也不是全无用处,至少此刻方便了邵隆迅速掌控局面。

  秦州人经历过几次易帜,对这种混乱的局面早已司空见惯。

  只需要近几天安生地在家里待着,等新的知州坐稳了位置,便会一切照旧。

  事情顺利地远远超出了邵隆的预料,他却丝毫不敢懈怠。

  刚刚稳定住局势,邵隆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整修防御工事,顺带着派除了两拨使者,分别去西辽与西夏试试水。

  万一李申之的想法有用呢?

  邵隆只是单纯地觉得,拿了李申之那么多的金子,不按照李申之的想法去试一试,良心上有点过意不去。

  ……

  再说李申之这边,一路上领着好几万男女老少,另外还赶着十几万头杂七杂八的牲口,浩浩荡荡地从商州东门而出,一路沿着山路朝东南方向下山,打算先走到南阳,然后再东去应天府。

  从商州前往应天府,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从东北出发,经过洛阳、开封,沿着黄河一路向东抵达应天府。

  另一条便是经过南阳,沿着华北平原与大别山区的交界处向东走,最终抵达应天府。

  两条路的距离差不多,其中北线基础设施更好,路网发达,稍微好走一些。

  然而南线更加接近南宋国境,相对来说安全性更高一些。

  前文说过,李申之现在面临的唯一困难,就是如何把手底下这几万人给带到应天府去。

  流民和商州居民们,他们除了在川陕有亲戚可以投奔的,剩下的人全都要跟李申之去应天府。

  那些想要投亲的人,李申之给他们准备了几天的干粮,虽不富裕,但也能保证他们不被饿死。困难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