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霸王出征幕中算计_三国之望子成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改革初期,很多事情都需要整理,出征当然是没有的,所以孙策只能每天去驻地训练一下士卒,日子过得也算安逸。

  只是呆了大半年都没有战事,让这个暴力分子显然非常不适应。要不是大家都是这样,只怕他还会认为张铭对他区别待遇了。

  闲着无聊的下场就是在吴氏的推动下,孙家办了一个商队,两年多下来在张铭的照顾下赚了不少,偷偷以商队护卫的名义,在张铭治下以外的地方招收了两万士卒。

  随后,这些士卒在护卫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孙策弟弟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四人的训练和统御,磨合程度不断提高。更借助在各州山贼实战多时,多少有了点精兵的样子。

  而历史上原本比较无能的孙匡和孙朗二人,也在长兄的督促下,不断提高自己,虽然依然有种文不成武不就的趋势,但至少统兵打打硬战的魄力是给养出来了。

  孙策为什么要瞒着张铭做那么多?因为他发现张铭麾下的军校制度,对自己大为不利。只要军校制度完全实施完毕,任何将领领兵自重就变得完全不可能。

  孙策还年轻,可偏偏投靠张铭的时间晚,老爹更是有说投靠却直接走人的‘坏名声’。所以孙策或许可以成长为一个名将,但也得二十几年后才有可能,至少他是那么认为的。

  原本觉得没什么,可袁术祸害了江东之后,让他看到了一条新路子。

  江东水网交错,马战不利发挥。张铭最出名的是什么?不久是几支精锐的骑兵大队吗?左看右看,张铭麾下貌似都没有出现过水军的样子。

  既然如此,打下江东,借大河之水割据一方,就算不能北上,一辈子不收人约束地当一个藩王也没什么不好!

  最重要的,这样安逸的生活,不是孙策想要的。学武二十余载,不能上阵杀敌还有什么意义?马革裹尸,这才是一个武人最终的追求。

  因此,当孙策被张铭任命为主将讨伐袁术的时候,他差点就向跑过去抱住张铭亲两下了。

  第一次以张铭麾下大将的身份出征,其实对于孙策而言,也是最后一次。

  大丈夫岂能寄人篱下,当提三尺青锋,建万世基业才对!

  而他最高兴都是,他所提出的要求孙家老将为辅的要求,张铭也答应下来了。更重要的是,张铭还答应他让他自动在二线士卒里面,选择一万士卒统御下。

  二线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如今的军校制度还没有完全普及,一线士卒尚未能够让每一个中低军官入校学习,更何况这些只作为预备部队使用的二线部队?

  只要打上几场胜仗,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完全收拢这些士卒的人心有何困难?家庭吗?只要孙氏商队还是运行,偷偷将他们的家人带走有什么困难?

  况且,此次战役他决定出了张铭治下,就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