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三章 关于骑兵的构想_捡到一只始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是,他想要影响如今的观念,例如燕国的百姓,不要再将自己的妻拿去服侍客人,赵国的百姓,不要觉得完不成事情就得自杀,齐国的百姓,别推崇那些好勇斗狠的游侠,楚国的百姓,别那么迷信鬼神,秦国的百姓,你们的毛病可就多了...你没有办法限制天下人按着你的观念去生活。

  可是你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可以被鼓励的,什么是要被禁止的。

  汉朝将道德教化做到了极致,冠冕堂皇的做事,大概就是这个时代所养起来的风气,他鼓励百姓们孝顺,友善,谦让,皇帝以身作则,大臣们效仿,并且设立孝廉,来举荐这些有道德的人来学习,做官...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就是改变了民间的观念,让百姓们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什么做法才值得尊敬。

  秦人不孝顺吗?不,在秦国,若是孩子殴打父亲,父亲可以让官府直接杀死自己的儿子,在赵国,辱骂自己父亲的人要被割掉舌头,瞪父亲的人要被挖掉眼睛,而动手...啧啧,就是从官府手里跑出来了,各地游侠听闻您的壮举,也一定来杀掉你,汉朝不过是官方性的推动了这种风气。

  秦王和他的官吏们严肃的告诉百姓:没有道德的人要死,不孝顺父亲的要被杀,路上遇到盗贼不帮忙的杀!跟兄弟打架的剃胡子!偷邻居东西去修长城!

  而汉天子和他的官吏们则是笑着,他们对百姓说:人必须要孝顺,要有道德,你看天子多孝顺啊,你看我们多谦让啊,有道德的人可以得到尊重,可以当官,大家都要尊重有道德的人啊。

  这两种做法,所带来的影响当然是不同的,汉朝的道德教化使得中国正儿八经的成为了礼仪之邦,注重道德,同时,这也造成了后来的乱象,人们刻意作秀,追求道德的名声...可是汉朝并不在意这个,他推广这些不是为了得到真正的道德君子,只是为了让百姓们注重道德而已,只要他们达到目的就好,作秀算什么呢?

  那这样的孝廉会不会造成无能的人来担任官吏呢?想多了朋友,孝廉只是让你有进学的资格,除非你本身就是道德和才学俱佳的名士,否则还是要认真学习,得到认可后才能当官..古人并非是傻子,他们也知道光有道德没有才能是什么下场...而秦国如今的军功制度,在大一统的环境下,将失去很大的作用,因为没有战争。

  汉朝就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培养人才,将有道德的人培养成有才学的人,一举两得。

  赵括所想的,当然也不是全盘复刻汉朝的教化,他要将这种道德主义与如今的秦国凝聚在一起,例如说,地方有道德俱佳的君子,那他就可以得到进入学室的机会,可以得到奖赏,就如孝廉那样,而同时,律法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