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千四百二十一)澳洲狩猎_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家。

  但让孙纲始料未及的是,他所提出来的方案竟然无一例外的遭到了印度两大宗教集团的反对,尽管对于孙纲及他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威望表示敬重,但“自由印度”领导人钱德拉.鲍斯和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都明确表示拒绝接受“巴基斯坦”这个概念,而全印度穆斯林联盟领袖穆罕默德.真纳则坚决要求成立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印度的锡克教徒也要求成立独立的“锡克斯坦”,而海德拉巴、克什米尔、迈索尔等印度几个大土邦的王公则要求各个土邦组成“第三个印度”。

  在后世的历史学者们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孙纲所提出来的这三个方案无论实现哪一个,对印度都是极其有利的。这三个方案既可以维护印度次大陆的统一,又可以使地方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尤其能够消除“印度教徒多数统治”所带来的恐惧。但印度各派政治势力的短视和无能最终葬送了这一美好的政治前景。

  因为“自由印度”组织、国大党和全印度穆斯林联盟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各不相让,三方很快宣布决裂。由于华军在击败英军之后便开始撤出印度(对于华军迅速撤出印度的原因,存在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于派往海外的兵力不足,中国政府打算将在印度的部队调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执行占领任务),防务及缴获英军的武器都移交给了印度解放军或当地的部族武装。在华军撤出印度之后,印度各地的武装力量并没有来得及统合起来,这就为以后的内战埋下了导火索。

  在政治谈判破裂后,一些激进的穆斯林开始在印度各地挑起种族和教派冲突,1945年8月16日,全印度穆斯林联盟公然宣布这一天为“直接行动日”,在加尔各答东北的马尼克托拉区,穆斯林发动了骚乱,随后向其它城区蔓延。穆斯林使用砖头、匕首和枪支同印度教徒展开混战。城内的警察和印度解放军的士兵不得不使用摧泪弹加以制止,由于场面极度混乱,前来制止暴*的印度解放军士兵不得不向混乱的人群开枪,好容易才将人群驱散。当天下午,约60万人的穆斯林在加尔各答广场集会,全印度穆斯林委员、孟加拉省临时政府首席部长纳兹穆丁在集会上发表了煽动性的演说,称在骚乱中受伤的全是穆斯林,“穆斯林除了自卫反击以外已经别无选择”。他的这番讲话激起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暴*。许多穆斯林一离开会场就到处追杀印度教徒,并拦截焚烧了一列火车,车上的乘客全被烧死,男女老幼无一幸免。在穆斯林的狂暴袭击下,很多其它教派的人也被卷了进去。面对穆斯林的袭击,印度教徒开始了激烈的反抗,狂怒的锡克教徒们也手持他们著名的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