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六章(二更)_天生教师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清看到这道题,就知道为什么前面的学子一拆试题,就倒抽冷气甚至失态了。

  这次的策论出的题目只有二十八个字,是一首诗,毫无疑问,就是让学子根据这首诗写一篇策论。

  题目是: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的意思倒是很简单:昨天晚上举行了婚礼,夫妻入了洞房,第二天一早要到堂上拜见公婆。新娘梳妆完后羞羞答答的低声问她的丈夫:“我画的眉毛颜色的深浅,符合现在流行的样式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子看到考题抽气的原因,这是一首闺房诗,写的是女子将要见公婆,心情忐忑,小心求助丈夫的诗,写的是夫妻之间的闺房之乐。

  这首诗要是不是在考场上,很多学子会哈哈一笑,觉得这女子很有情调,可这是院试啊,是科举啊,还要根据这首诗写篇策论。

  很多学子就会崩溃,难道要写篇策论关于女子心态问题,或者男子应该怎么哄老婆?

  林清听着旁边号房不是传来的跺脚声和桌椅移动的声音,直到主考官大声斥责一声“肃静”,号房才彻底静下来。林清摇摇头,这情景和他当年考院试,还是出奇的相似。

  林清重新拿起试卷看起这首诗,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闺房诗,可是却不是为了讨好公婆,讨好夫君,而是为了讨好主考官,这其实是一首科举自荐诗!

  说起这首诗,就不得不说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是唐朝举子朱庆馀在考进士时,向当时著名诗人张籍,询问自己能否科举得中的事。

  在唐代,由于科举考试不糊名,考官在录取进士时,不仅看文章的好坏,还看举子的名声大小,所以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却颇为实用的风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试前往往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这就是当时流行着的所谓行卷。

  而朱庆馀,也在科举前,将自己写的许多文章,送给当时著名的诗人张籍,希望他能帮着自己宣传一下,以便考中进士。

  朱庆馀当时虽然送了很多手稿给张籍,可还是心中忐忑,不知自己是否可以中进士,于是就做了一首诗,想试探一下自己是否可以中进士,而这首诗,就是考题上的这首,名为《闺意现张水部》

  这首诗其实是,朱庆馀将自己比作新妇,将张籍比作新郎,将主考官比作公婆,问:我将要考进士,您看看我的这些手稿,和主考官的口味吗?

  之所以写的这么隐晦,是因为毕竟当面问别人自己的文章好不好,显得很失礼,所以才写的如此隐晦。

  而最妙的是,张籍看到朱庆馀的诗后,哈哈一笑,当即也作了一首《酬朱庆余》答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