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_典籍华夏:我的直播通古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处,也是我的缘化,无论梦境还是现实,我魏源倒也想去瞧瞧年幼的自己。”魏源笑着回道。

  叶迟见状:“先生请随我来。”

  随着叶迟的声音,魏源大步向前,怀揣着好奇踏入了童子试的地方,却无人拦阻,再次让他惊讶非常,直到走到考试的地方看到年幼的自己。

  “这是我九岁童子试的事情,想不到有生之年,居然真的能够看到这一幕,呵呵……”魏源沧桑的面庞上露出了笑容:“幼时我从塾师刘之纲、魏辅邦读经学史,自幼便有报国之志,此次童子试也是我的一次历练。”

  随着魏源的话语,童子试考官看向了小魏源道:“你就是金潭那个经常读书至深夜的魏源?”

  小魏源看着考生,没有丝毫的胆怯道:“回大人,学生只是为了争取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而已。”

  考官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今日且考你一番你这几年的学习成果,那就以这个茶杯的图案为引,我出一上联,你出下联,小家伙,你认为如何呢?”

  小魏源看了眼茶杯毕恭毕敬的道:“大人,请您出上联。”

  “呵呵,年龄不大,倒是口气不小,那我可出上联了,你可要听好哦!”考官看着茶杯上的太极图图案笑道:“我这上联是‘杯中含太极’,这下联你会对什么呢?”

  小魏源眼珠子转了转,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两个麦饼,脸上浮现喜色的道:“回大人,学生对的是‘腹内孕乾坤’,请大人评鉴。”

  “呃,好一个小家伙,杯中对腹内,含字对孕字,太极应乾坤,对的好,对的妙啊,不愧为金潭小神童啊!”考官呵呵笑着,然后就继续问小魏源其他的问题了。

  此刻的魏源看着眼前的画面,不禁感慨起来道:“童子试不久之后,我便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了私塾踏上了求学之路,到了县里求学。”

  叶迟接着魏源的话口道:“这一年是嘉庆十二年,即1807年,先生来到了以北宋儒家理学思想鼻祖周敦颐所做《爱莲说》的创作故地并以其文章为名的爱莲书院学习,这一年先生十二岁。”

  “是啊,在僧舍前,你吟出我年少之时所做和诗,我就很是惊讶,想不到连我少年之时你也知晓,当真是奇迹啊!”魏源不由感慨起来,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叶迟。

  叶迟后退一步对着魏源一拜道:“先生少年时便有宏愿,立志长大报效国家,实乃我辈楷模,五十年后也有一位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出了‘少年华夏说’,其中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之语,不知先生是否认同此语?”

  “此语颇有哲理,国家之强盛在于少年,当今之朝廷已至暮年,需要少年血液予以灌溉新生,只是从小友这五十年后朝廷依然难有起色,想必这洋务运动在恭亲王的主持下依然难以让华夏这条巨龙翻身,疲敝至此,我华夏终究要遭遇大劫,方能起死回生啊!”魏源从叶迟的话中找到了一丝未来的走向,从中不难看出这些清末年间的开明人士具有很远的战略眼光,口中念着叶迟的话语不禁问道:“不知道这华夏盛衰在于少年的提议是后世哪位先生提出?”

  “回先生,这片《少年华夏说》是由后世学者梁启超于庚子年创作,时值八国联军进入京城,皇帝西逃,外夷烧杀抢掠于京城,明清经营古都,一朝成为破砖瓦砾,烽烟遍地,此文便是在此次事件后,梁启超先生愤慨而作,意为唤醒华夏百姓。”叶迟说完不禁一声苦笑道:“无奈清廷腐败,朽木难扶,即使有这位先生及其老师所主持的八国联军进军京城之前的戊戌变法,依然无法能够挽救这所谓的大清国运,终在封建势力的围剿下成为了一盘散沙,大清不过也是在变法中苟延残喘罢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关注小说微信公众号更好的阅读小说微信搜索名称:酷炫书坊(微信号kuxuansf)>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