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镀金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哪里是去边军效力那么简单?”

  说起这个,刘盛就更加来气。

  中午接了个奇怪的圣旨,入了宫,发现齐国公也在。他这才知道皇帝给自家儿子安排了个什么差事。

  说是擢拔前往军中效力,实则那是掩人耳目。

  知道罗刹国事的大顺决策层已经定下来了对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齐国公去接待罗刹使团,用礼仪问题扯皮。

  围绕着东北事,要做的很多。

  辽东继续修建驿站、囤积粮草。

  遣派人去朝鲜,征调朝鲜的一部分火枪手,一则减少开支,二则看看朝鲜的态度,三则查看下朝鲜的军备。

  京营的炮兵,也要趁着田索和罗刹人扯皮扯出的时间,秘密将大炮运送到松花江。

  吉林造船厂抓紧时间造船,征调福建郑氏遗留的跳帮战精锐,剑盾兵、藤牌兵,急速北上,充实松花江的水师实力。

  一旦时机来临,集结兵力,对罗刹国发起北征。

  让北边的一些骑墙的蒙古部落正确地选边站,以免出现明末东虏之祸。

  同时以大黄、茶叶贸易为要挟,迫使罗刹国不得干涉西北对准噶尔的战事。

  东北战事一了,立刻征调松花江畔各个折冲府的精锐府兵轻骑,前往西北。

  先东北、后西北。大略已定。

  刘钰要带着一群人,先行秘密前往松花江畔。

  以大黄走私贩子的身份,配合一些伪装成鄂温克部猎鹿部落的归化索伦人,查探罗刹城堡布防、沿河通行状况,绘制松花江、黑龙江各处的地图。

  以及……拓永乐年间的永宁寺碑文,为日后谈判用。

  朝中的人不是疯子,也不是傻子,能做到决策层如天佑殿的人,哪一个都会算经济账。

  和罗刹国只能边打边谈,相隔万里,与西北边使使劲儿就能犁庭扫穴的准噶尔不同。

  东北苦寒,又有松辽分水岭阻隔。

  长久驻军数万,或者持续一场数年的战争,朝廷根本负担不起。

  也就是从二十年前,小冰期过去,天气渐渐转暖,那地方才能种一点粮食。

  以往,那里被称之为“犬国”,倒不是侮辱性的称呼,而是因为那里的部落驯养驼鹿、猎狗,冬日里靠驼鹿猎狗狩猎。

  地瓜土豆玉米自明末传入中国,都以为那东西是神器,可放在此时的松花江畔根本不适应。

  后世歌里唱的很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而不是“漫山遍野的玉米大豆”。

  在玉米育种技术进步前,无霜期超短的松花江平原根本种不了玉米,只能种高粱大豆。

  而大豆这东西……即便后世技术进步,化肥像是不要钱一样的撒,一亩地也不过400斤。

  松嫩,不是辽东。

  如果那地方真的如一些人幻想的那般是适宜耕种区,以诸夏对可耕种土地的渴望,岂能空白数百年?

  北大荒,没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