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三章 歪经已成(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实际上,大顺先发地区已经出现了生产的过剩。

  这种过剩,不是“在国内统一市场充分发展之后依旧过剩”的过剩。

  大顺内部支持工商业继续发展的人,是包含地主、贵族、皇族、高利贷商人、完全的食利者的。

  他们支持工商业发展。

  但同时他们又必须坐稳自己的屁股,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于是,他们以此时大顺已经出现的特殊的生产过剩为基础,拿出了当初刘钰忽悠日本的那套东西,亦算是刘钰自己砸了自己的脚。

  简单来说:这套反动的经济学模型中,食利者、地主、贵族等这些只消费、不劳动;只收租、不生产的人,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他们是真正的“有效需求者”。

  如果没有这些只消费、不生产;只收租、不劳动的人,那岂不是会出现生产过剩的“有效需求危机”?

  这些支持工商业发展的地主、贵族、皇族、食利者等,他们算是早期大顺工商业发展的“同路人”。

  他们是同那些反对工商业发展的纯纯守旧派战斗过的,也支持过大顺的改革。

  但当大顺的工商业发展逐渐起步的时候,他们就自然地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的学说,并且加以鼓吹。

  甚至,他们还将这种反动的经济学,套在了此时大顺的对外贸易的现状中。

  在对现状的解释后,他们把海外贸易的需求,与国内地主、食利者、贵族、军棍、生员等“只消费、不生产”的人,画了个简陋的等号。

  统称这些人为“有效需求者”。

  毕竟,大顺的手工业有点奇葩,在这个手工业时代愣生生打出来了惊人的贸易顺差。

  从明中期开始,就是个貔貅,只吃不拉。

  而白银,早期作为一种商品、如今作为一种货币,不免就造成了一种假象:货币不是商品。

  既然这种假象存在,白银只是抽象的钱,那么岂不是就可以说,大顺的对外贸易,也是在寻找“有效需求者”,从而解决大顺的生产过剩危机?

  对外贸易,是现在大顺改革的支柱,也是大顺转型的税收国库基石。

  在此情况下,对外贸易是在寻找“有效需求者”。

  那么,国内的地主、食利者、放贷者、皇族、军官团、生员等,这不都是些只消费、不生产的“有效需求者”吗?

  没有海外贸易那些只买却卖不进的人;没有国内的只消费不生产的地主食利者皇族军官团等,大顺的工商业,怎么能发展起来呢?

  没有“有效的需求”,怎么发展工商业?

  这里面,不只是曾经的同路人、如今的反动派这么想。

  实际上,大顺实学派的一部分人,其思路也是类似的。

  只不过,他们把所谓的“有效需求”,扩大到了“均田”的概念上。

  大顺实学派中的激进派中的一部分人——当然不是全部,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