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五七章 分歧(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的疑惑。

  和当初刘钰与古儒一派的分歧,是一样的。

  即:均田,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

  刘钰,以及被他影响的实学派——实学派和古儒派,两者之间的分歧,从当初两淮盐改、再到檀香山殖民、再到扶桑垦荒,就一直纠缠不休,既合作、又各有态度——刘钰这一系,是否支持均田?

  实际上,支持,甚至非常支持。

  但支持的缘由是什么?

  缘由是,刘钰一系,实学派一系,认为未来在工商业上。非农业人口是可以超越农业人口的,并且认为此时很多的农业人口,是“无效劳动”,三个人的地,实际上一个人也能种,并且产量不变。

  然而,广大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需要一个艰难的过渡。

  这个过渡,可能是残酷的、可能是不仁义的、可能是血腥的、也可能是尽可能保全人的生存的。

  均田,是这种过渡的手段。

  通过均田,来减缓转型的剧痛,使得占此时绝大多数的农业人口,在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小农经济瓦解中,存活下来,至少有个窝窝头啃。

  均田,是手段,而非目的。

  而古儒一派,以及此时皇帝脑子里琢磨的那点事,是把均田,作为目的,而非手段的。

  对古儒一派来说,均田,复三代之治,这是最终的纲领,是目的。

  对皇帝来说,均田,是延续王朝统治的最佳办法,也可以视作目的。

  对刘钰和实学派来说,均田,移民、发展工商、商业战争、对外扩张、参与一战等,其实都差毬不多,都是手段,而非目的。

  若能均田,那自然最好。

  若能抢夺市场——比如黄河河道问题,通过鲁西女性的纺织业,减轻了黄河河道征地问题的矛盾,而鲁西女性的纺织业,又是以逼死了几十万达卡、孟加拉、苏拉特、孟买、曼彻斯特的纺织业者为基础的,他们占据的,是原本曼彻斯特和印度棉布的西非三角贸易中的纺织品份额——那就使劲抢夺市场。

  若能移民——比如扶桑、南大洋的以贵金属“隐蔽的苦力奴隶制”为基础的移民,实学派也不反对,反而着力推动,因为他们知道大顺现在无法容纳那么多的非农业人口、无法提供那么多的非农业岗位,从刘钰鼓吹的“唯生产力”论来看,移民去扶桑垦荒,也是一种发展生产力、释放每个人的劳动潜力、使得大顺的农业人口可以达到自己的劳动极限——那就使劲移民。

  若需要战争、若需要扩张、若需要契约奴制度,这些人通通来者不拒。

  都是手段。

  其目的,就是扩大工商业的规模。

  扩大工商业的规模,就意味着让更多的农业人口,成为非农业人口;让更多的唯生产力论调上“无效劳动”,成为能提高全人类总生产力的“有效劳动”。

  最简单的来讲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