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一零章 死与复仇(十)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自由购买所有商品】

  敦刻尔克问题,一直是法国的痛,也算是法国的爱国者们,一直不愿触碰的伤疤。

  就如同荷兰人怀念黄金时代一样。

  法国人也怀念自己的黄金时代,而法国黄金时代的终结,就现在来说,这个转折点一般被视作“布伦海姆之战”。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法国“路易十四大扩张时代的终结”。

  而敦刻尔克,则算是法国的一个不可触碰的伤疤。

  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英国逼着法国,拆了敦刻尔克的港口、防御设施、填平了港口、烧毁了商铺。

  理由是敦刻尔克太自由了,以至于战争期间,有海盗袭击了英国的商船并在这里补给,所以不准自由。

  当然,真正的原因,则是因为敦刻尔克距离英国太近了,担心法国从敦刻尔克进攻英国。

  这件事,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一直被视作法国人的屈辱。

  一直到多年前大顺参与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并且策动荷兰政变、且法国理论上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算是个名义上的胜利者。

  路易十五在战争结束后,立刻花了大价钱,重新建设了敦刻尔克。

  毕竟,这是个象征。

  恢复对敦刻尔克的统治,在象征意义上,是“法兰西重回布伦海姆之战前的荣光,我路易十五已经快要追平十四了”。

  但这一轮战争开始之后,敦刻尔克立刻被英国的海军烧掉。

  并且,每个法国人都可以确信一点:一旦法国输掉了战争,敦刻尔克必将再度毁灭,成为那个法国根本无法管辖、要看英国脸色和遵守英国条约的法国领土。

  敦刻尔克的象征意义,极大。

  因为特殊的战略位置,使其在地缘上,非常适合进攻英国——如果不是很近,那么也不会有那次会出名的大撤退——渡海可攻英国、北上可达奥属尼德兰的天主教地区也就是比利时。

  故而,只要法国赢了,或者说法国处在战略进攻地位,那么敦刻尔克一定会大建。

  反之,如果英国赢了,或者说英国处在战略进攻地位,那么敦刻尔克一定会被拆掉。

  除非英法同盟,比如一起干西班牙、一起干荷兰的时候,敦刻尔克才不这么敏感。

  真要说地理位置险要,倒也险要。

  但要说真正的进攻压力,或者说最适合的进攻发起良港或者海军基地,那还是算了吧。土伦和布雷斯特,都比敦刻尔克合适的多,背靠大后方,安全的很。

  但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开始,英国两国“第二次百年战争”,每次战争结束后,肯定要围绕着敦刻尔克问题扯一堆蛋。

  乌得勒支条约,扯了;亚琛条约,扯了;历史上的七年战争的巴黎和约,扯了;一直到再一次的巴黎和约,法国人支持十三州干了英国在巴黎签字,还是扯了这个问题。

  法国的启蒙主义者,历史上并不介意法国丢了加拿大。

  但是,历史上七年战争后,英国再度要求法国拆了敦刻尔克,引发了法国的巨大仇恨,被视作比丢了加拿大还大的屈辱。

  大顺选择在这个节骨眼,让英国战俘去敦刻尔克中转,实际上也算是明确地告诉法国:这一次被英国人拆了的敦刻尔克,我们保你再建起来了,我说的。

  换句话说:法国的核心利益,大顺知道在哪,并且你放心,这个同盟,一定会捍卫法国的核心利益。至少,这个基本点不会变。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