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九五章 工业革命(十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期性,又使得械斗经常、死人确实不少。

  也当然,从废运河开始,再到扬州、淮安衰败,死的人几万是有了。

  起义、反抗、镇压、屠杀、流放、遣送,这都是有数可查的。

  而那些因为城市衰败而默默死去的人,不知凡几。

  号称八十万人口的淮安,从废运河开始,再到盐政改革完成,十年时间,人口激降到了七万人。

  任何一个城市,忽然之间急速的人口暴跌,都意味着无数的苦难。

  值得高兴的,便是从去年开始,剧烈的动荡结束了。

  在刘钰的残酷镇压;以及先织后纺的政策引导;还有就是靠着东北、朝鲜、日本、南洋、欧洲的市场和经济附庸;以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的盐业利润的帮助下,挺过来了。

  二十余年的准备,外加东北南洋这两大泄压阀,以及前朝留下的淮南盐不聊生的遗产,两场至关重要的对外战争,外加军改之后的军事镇压,总算是堪堪让江苏半省的转型,没有痛入骨髓。

  孟松麓即便看不透这么多,但也知道,从去年开始,混乱渐渐平息了,这确实是能亲身感受到的。

  至于生活水平,以自耕农来看,生活水平肯定是比之前提升的了。

  廉价的豆饼,至少让苏南百姓吃的鱼、吃的肉的数量增加了。

  让孟松麓评价整场改革,肯定是不好评价。

  但对权哲身提出的对大兴土木、大干工程的看法,孟松麓还是很容易给出了答案。

  而他给出的答案,恰恰是权哲身不能理解的。

  朝鲜国的人,自以为自己是小中华。

  但真正的中华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这个自以为“小中华”的国家,截然不同。

  整场改革中,至关重要的“徭役”部分,改革的基础,恰恰是商品经济发展,旧体系的瓦解。

  而权哲身的老师李星湖那么痛苦、开创实学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李星湖在汉城周边亲眼目睹了旧土地制度的瓦解、土地买卖、商品经济的出现。

  就以明初的苏南手工业发展为例。

  因为明初的税收制度征收实物税,使得一些地方用东西,来苏南换取棉布、丝绸。

  这促进了苏南官营手工业的瓦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最终经过明末织工一波又一波的起义和反抗,到大顺这已经基本实行了包买制。

  除了一些特殊的衣服,比如龙袍之类的玩意,仍旧还需要专业的官营工匠。

  此之外,经过前朝末年的织工抗争,官营手工业和匠户制已经全部瓦解。

  朝鲜国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处在一个类似于明初到明中期的阶段,甚至还不如。在土地制度上,甚至可能要倒退回唐中期。

  税收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朝鲜国的私营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的出现,又催生了土地买卖;土地买卖,导致了贫富快速分化,自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