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五十三章 变局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培养”,是一件类似于“刻舟求剑”的可笑行为。

  所以,他没打算特地为罗士信铺垫什么人生道路,不打算给予太多特殊照顾,因为这对于其他人来说不公平。

  是金子就会发光,那么新时代背景下,不需要刻意开通“便捷通道”,罗士信应该也能够有所作为。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刘波儿想要将罗士信收在帐下,从军报效朝廷,宇文温认为这就不错,因为刘波儿就要坐镇河西,免不了要和西突厥打交道,届时,就看这位年轻的小将有何种表现。

  如果表现好,就入军校深造,而不是一上来就到军校学习。

  宇文温能够理解“热血青年”罗士信想出人头地的心情,这位没什么文化,满脑子都是马上取功名,如果现在让其到军校深造,恐怕会适得其反。

  原因有二:第一,因为罗士信文化水平低,极大可能无法通过入学考试,而军校的入学制度必须严格遵守,所以不能随意破例。

  即便入了军校,因为文化课跟不上,连带着其他课程也学不好,大家上课听教员讲解知识听得入神,他就宛若听天书。

  同学们讨论战术、战例,研究地图,讨论各种技术兵器,他却无法插话,无法融入讨论圈,这样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煎熬,而不是深造。

  第二,按照现有规则,军中士兵、基层将领若表现出色,可以不用进行文化科目考试即可进军校深造,在军校里学习文化知识,补基础再学其他科目。

  这样的培养顺序,比较适合罗士信。

  热血青年罗士信从军后,会发现打仗已经不是他想像的那样简单,磨练几年,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若有上进心,自然就有进军校深造的需求,

  一个人有了求学欲望,才会用心学习,事半功倍。

  这就是当前军校教育总结出来的经验,宇文温觉得可以因材施教,无论是先在军校学习再带兵打仗,还是先从军历练再入军校深造,都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

  正思考间,一名将领前来禀报说“准备就绪”,宇文温让随从把调查报告收好,起身后走出凉棚,来到射击场地旁。

  十名士兵分别站在各自的射击位上,手持新式火铳,准备就绪。

  一名将领见宇文温点头,便高声下令“开始”,士兵们便给手中火铳装填火药及弹丸(从枪口装弹药),因为动作麻利,所以很快都装填完毕。

  然后将击发装置上的击锤扳开。

  这些士兵手上的火铳,其击发装置虽然有击锤,但本来和击锤对应的击砧却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短短的金属管,而击锤上并无常见的燧石,完全是实心的小铁锤。

  若击锤合上,正好抵在金属管的管口处,士兵们从身边高脚桌子上的纸盒里拿出一枚小小的金属盖,轻轻一“盖”,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