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三十九章 讨价还价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思想是什么?

  是'当年梁国僧人从总体而言修行不够,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宇文温放下奏章,拿起茶杯喝茶。

  蜡烛在一旁默默燃烧,烛光摇曳下,他的脸阴晴不定。

  僧人当然没资格写奏章,眼下这份奏章,是以中书舍人萧瑀为首的崇佛官员联署,其内容,当然是征求了各宗派诸位高僧的意见,最后才有了定稿。

  萧瑀等官员,难道看不出天子是在敲打佛教么?

  应该看得出,但这些官员不敢冒险,因为他们不确定天子会不会临时起意,把“鞭刑”改成“砍头”。

  仅就佛教各宗派高僧而言,面对当前局面,很可能如同倔驴般梗着脖子不低头、不表态,将皇权的威压当做一个“劫”,默默承担,当做佛祖给予的磨炼。

  高僧们大概不觉得宇文温和其他皇帝有太大区别,当年周武帝“建德灭佛”,佛教扛过来了,所以,高僧们也会觉得“明德灭佛”之后,佛教依旧会迎来春天。

  但是,萧瑀等官员知道天子手段了得,他们不敢冒险来赌天子是否会使“绝户计”,让中原佛教万劫不复。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崇佛的官员们一边不断上表“申诉”,一边不停向各宗派高僧分析利害关系。

  当皇权开始“磨刀霍霍向佛教”,中原佛教各宗派人士以及崇佛官员,在强烈的求生欲刺激下总算达成共识,向皇权低头,请求一个表现兼亡羊补牢的机会。

  无数人的努力之后,才有了这份奏章。

  一念就能定无数人荣辱,这种无上权力的滋味,让人如痴如醉。

  宇文温放下茶杯,闭上眼睛,片刻之后睁开。

  做人做事,要尽量避免得意忘形,否则容易出问题,即便成了天子,也该谨记在心。

  他拿起奏章,再次看起来。

  对方“开价”了,那么,他该怎么还价呢?

  宇文温心中的“期待报价”,第一个就是加强对佛教的管理,避免佛寺和僧尼数量无节制增加,进而影响到国家税收。

  避免因为富贵人家大规模捐赠财物,使得佛寺财大气粗,然后搞土地兼并、蓄养大量庄客,以至于变成毒瘤。

  禁止佛寺经商、放贷,避免佛寺规模过大导致穷奢极欲,避免佞佛导致大量铜料被人铸成佛像供奉。

  其次,僧尼不可以有“治外法权”,因为王法比佛法大,但是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需要“细化执法”。

  王法当然最大,但中原佛教各宗派必须自己内部达成共识,制定一套各宗派僧尼都要遵守的“清规戒律”。

  如此一来,如果僧尼只是触犯佛门的清规戒律,就由所属寺庙或者宗派处置。

  如果僧尼和百姓发生纠纷,或者犯了王法,自然由王法来管。

  第三,僧尼报不报效国家,无所谓,朝廷又不缺这点人,但佛寺想要获得优待,譬如减免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