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谥号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报,把宇文的正妻(未亡人)杨丽华立为贵妃,也算是报复。

  而他带着杨丽华为自己生的长子宇文维翰,祭拜宇文的牌位,心里只觉有些痛快。

  若不是宇文温还有道德底线,真想在宇文的陵墓前,和杨丽华过一遍“洞玄子三十六手”,让宇文的在天之灵爽翻天。

  这种做法没必要,先会显得宇文温格调低、龌龊,其次,会伤害杨丽华,因为这是严重的羞辱。

  对于宇文这种连庙号都没有的“渣皇帝”,宇文温不屑如此。

  所谓庙号,就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历史上在隋唐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

  一般君王死后会建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而“祧”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

  所以,只有功勋卓越的皇帝,死后才会特别追上庙号。

  然而平定齐国的武帝宇文邕有资格上庙号,是为“高祖”,其子宇文当了两年浪荡天子,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大的功绩就崩了。

  这个时代的官僚集团,在礼制上的节操还算可以,没有让庙号泛滥,于是宇文只有谥号“宣皇帝”,并没有庙号。

  如今,皇朝从文帝起的历代皇帝,其牌位都供奉在太庙里,又有功臣、宗室牌位配享。

  历代先帝,就是文帝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以及宣帝之子、哀帝宇文阐,宣帝之侄、元帝宇文乾铿,宇文乾铿之父、昭烈帝宇文招。

  幼帝宇文阐,逊位后暴毙,原来的谥号为“静”,倒也不错,但因为是篡位逆贼杨坚主导之下给的,所以不能用,改为“哀”。

  宇文阐是幼帝,在位时间不长,未成年便遇害,按谥法,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故而有此谥号。

  宇文乾铿之父宇文招,原为宗室藩王,宇文乾铿称帝后,宇文招自然就成了“皇考”,必然要追尊,是为“昭烈皇帝”。

  宇文乾铿英年早逝,谥号“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而当宗室、豳王宇文温受禅称帝后,大周帝系转移,于是太庙里又多了几个牌位。

  帝系转移,指的是帝位从宇文泰(老四)一系,转到宇文颢(老大)一系,所以宇文温应该追封自己的祖先。

  皇帝追封祖先,一般上溯到祖父那一代,周受魏禅时,当时的周天子宇文觉就追封祖父宇文肱为德皇帝,父亲宇文泰为文帝、太祖,此为追溯两代,宇文温便循例。

  追尊祖父宇文导为“孝景皇帝”,因为宇文导去世后得谥号“孝”;追尊嗣父宇文翼为“皇考、昭皇帝”,因为宇文翼死后得谥号“昭”。

  然后,追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