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三章 晒与煮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先秦以来,海盐的制取都要靠煮,通过人工加热的方式把海水蒸掉,这种制盐工艺要消耗大量的燃料也就是柴禾。

  而同样是加热,却有另一种更省事、省柴禾的办法,那就是让海水晒太阳,相对于煮盐法,这就是晒盐法。

  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海水引入一块块盐池组成的大盐田,借助强烈的日晒将海水蒸,最后得到剩下的盐分,这个过程根本就不需要人工加热,所以能节省大量成本。

  宇文温当然知道晒盐法,但他没有实际操作过,所以这种新颖的制盐工艺提出来后,是重获新生的灶户们想办法将其实用化。

  简而言之,是在海边滩涂上挖两个池子,于潮水水位高时引海水入第一个池子,然后经过日晒蒸水分到一定程度后,将池水引入第二个池子继续晒。

  此时的池水(卤水)咸度很大,晒上一段时间后池底渐渐就会有析出的盐分。

  确实很简单,但要正式进行大规模晒盐,工艺就没那么简单,不过这对于灶户们来说不是问题,他们可能根本就不识字,但世世代代和海水打交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制盐经验。

  因为债务全免,家境得到极大改善,灶户们琢磨新工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数个盐场都在同时琢磨晒盐法,相互间还进行经验交流,所以很快就整理出一套有效的晒盐工艺。

  先是建滩,在平坦的沿海滩涂上按一定的尺寸建造方形滩池,滩池由上而下逐级挖低,落差一般为数寸,上下池之间开有池门,用以引导池水向下走。

  最底部的池子里筑平台,用以储备析出的海盐,暂称为盐台。

  而滩池周围挖两面或者三面大沟,以备纳潮储水,暂称为盐沟,向海一面的沟堤防开一水门,设闸以便开关控制水流。

  其外再开一道潮沟,直通大海用来引潮入沟,备盐沟纳潮所用。

  盐滩(池)建成后还要整理,将池内泥土挖松、晾干,再放入海水中泡稀,用脚在池内将这些泥土踩均匀,再用刮板平池底,然后将池内海水排出,用石碾将池底压实压平。

  盐滩(池)准备好后就能纳潮,涨潮时等海水达到最高潮位时开水闸引海水入盐沟,然后借助立轴风车或者人力水车将海水从盐沟引入盐滩(池)中最高的那一级。

  晒了一日后将第一级池子里的海水导入第二级,晒一日后导入第三级,与此同时又引海水入第一级,逐日以此类推,利用日晒蒸海水,让池中卤水浓度逐级变高。

  待得卤水流入最低层的盐台上时,已经接近盐分浓度最大值,再晒上一段时间就会析出盐分,即为“出盐”。

  当然,逐级日晒让卤水浓度增加的工艺需要技术操作,要靠人来判断其浓度是否达到“出盐”的地步,因为卤水流入最后一级的盐台上时,浓度不够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