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殿下罢免你,就是给你最大的体面。你非要不甘心,想折腾什么,惹来了雷霆之怒。就不好收场了。”

  汤和不光资历深,而且为人正直,又长期在西南,主持苗部事宜,后来又安抚巴蜀,他的战功或许不是最大的,但是人品威望,绝对是够的。

  哪怕朱元璋,也要承认这一点。

  他对李善长的点评,也确实到位。

  朱元璋的大将,就是以淮西老兄弟为主,这是谁都知道的。

  还有那些文官,也有很多都是从元朝这边过来的,即便没有在元朝为官,也是在元朝求学历练,耳濡目染,身上就有了抹不掉的烙印。

  朱元璋知道,张希孟也知道。

  但是刚刚起家,你能不用吗?

  什么都要自己来,那需要多少时间?

  没准连势力还没发展起来,就被人碾压了。

  而自从老朱登基以来,就在不断敲打这些人,而且还掀起了好几次大狱,尤其是杨宪的案子,把御史台几乎清空了。

  还有这些年门下省不断改革考核办法,着实将一批老的官吏,逐出朝堂,又给年轻人一些上升的通道。

  十多年下来,可以说双方势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此消彼长。

  李善长继续留下来,只会影响朝局的新陈代谢,

  影响大明的未来发展。

  李善长咬了咬牙,“好,我听你们的!”

  李善长转身进了书房,徐达和汤和就跟门神一样,站在外面,等着老李。

  这一次的时间有点长,足足过了一个时辰,李善长从里面走出来,他把一封奏疏递给了徐达,随后又道:“老朽这里还有一封私人的信件,能不能帮我送出去?”

  徐达一怔,没有立刻接过,汤和竟然伸手道:“给我吧!我给你送到。”

  李善长微微迟疑,苦笑着反问,“汤和,你知道这是给谁的吗?”

  “知道!”汤和顿了顿,又补充道:“李相放心,大明还没有处死国公的前例!”

  李善长愣住了,沉吟片刻,终于长叹一声,“既然如此,这封信也就不必送了……汤和,你是个难得的厚道人啊!”

  李善长说完之后,就转身往卧房而去,随后吩咐道:“紧闭门户,我谁也不见,静候上位圣旨!”

  徐达和汤和,拿着李善长的请辞奏疏,出了李相府邸,徐达微微叹口气,“这份奏疏,要立刻送去北平……李相公一刻不离应天,有些人一刻不会罢休啊!”

  汤和顿了顿,其实他和徐达都心知肚明,老李要是识相,不等朱元璋旨意,直接回乡,最是干脆利落。

  对谁都好。

  奈何老李还有怨气,不甘心就这么罢相,所以他还想挣扎一下……倒不是说还能扭转乾坤,只是单纯的肚子里有气,心有不甘,还要挣扎那么一下子。

  毕竟老李把权力看得很重很重,这点和张希孟是完全不一样的。

  只不过时间拖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