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够了,水到渠成。

  “华夏衰败,赵宋亡国……罪在士人!君不正,臣不贤。虽然不乏为民请命的好官,也不乏一心为国的猛士,但是大宋君臣,总体上抱残守缺,昏聩无能,自私自利,只知道安享荣华,没有进取之心,也没有苍生之念!才导致了靖康之耻,崖山之祸。”张希孟在听完了大家的讨论之后,总结道:“以此作为修史主线,诸位有什么意见?”

  “没有!”宋濂率先答应,他跟着张希孟这么多年,钻研张希孟的文章,跟他聊过多少次,今天的情况,他半点都不意外。

  仿佛理所当然,就该这样!

  刘伯温、高启、钱唐等人,大约也都是这个意思。

  反正他们早就经过了三观重塑,此刻是欣然接受。

  倒是吴伯宗,他沉吟道:“赵宋养士三百年,到底还是有文丞相一般的忠臣,似乎不该悉数推翻!”

  不用张希孟说话,高启就笑道:“赵宋养士,用什么养士?不还是百姓的民脂民膏!说到底是百姓供养士人,而文丞相等忠臣,也是为国为民,并非为了赵宋一家!这是我的看法!”

  吴伯宗脸色微红,连忙点头,“心悦诚服。”

  张希孟又道:“确实,刚刚我说了,大宋之亡,在于士人,在于赵宋天子无能……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书写史册,弘扬英雄,痛斥奸邪……我们要让读史之人,看到英雄,看到希望。所以在贬斥赵宋士人天子之外,还要颂扬忠臣义士,如岳飞,文天祥,都是值得大书特书,可歌可泣的豪杰!但是希望大家伙在修书之时,要明白一件事,岳飞和文天祥一般的忠臣良将,都是受到赵宋君臣猜忌排挤的。好人是没法立足朝堂的,所谓众正盈朝,其实是奸佞遍地。我们的笔,要放在少数忠臣良将身上,要放在百姓的身上,大家伙可听明白了?”

  众人齐齐答应,方向也有了,张希孟这些年的文章,种种观点,正好拿来修史。

  或者说,这一次修史,也是要把张希孟所倡导的东西,归纳整理,并且用千秋史册,做出最好的注解。

  试问五千年来,有哪位读书人,能够如此奢侈?

  手握金笔,撰写千秋青史。

  一家之言,注释百代春秋。

  张希孟当真是到了历代文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他自然不敢大意,因此全力以赴,忙着手上的事情。

  站在巅峰,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

  相比起张希孟的战战兢兢,另一个人就纯粹是享受了。

  这人就是蓝玉。

  要说蓝玉接了一个什么活儿呢?

  就是去绍兴,把宋理宗的头骨,安葬起来,顺便修整一下宋六陵,算是给大宋朝,办个葬礼。

  毫无疑问,这是朱元璋对他的奖赏,虽然没有封爵,但是给你安排个露脸的事情,让你高兴高兴。

  接到任务的蓝玉,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